和三哥入山二首
巢由没已久,风迹旷不嗣。
长啸箕颍间,悲风肃然至。
传闻龙山下,茅屋架三四。
中有隠者栖,读书乐仁义。
饱观人事变,深钩易象秘。
耕田给衣食,乡里沾赈遗。
呦呦山鹿群,摩抚驯不畏。
乃知至仁心,足以通异类。
声名自驰击,我心晏无累。
寤寐想斯人,安得同所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巢由早已逝去,他们的风采遗迹却被长久地传颂和敬仰。
在箕颍之间,他们长啸时的悲伤之风扑面而来。
传说龙山之下,有着三四间搭建的茅屋。
其中住着隐逸之人,他们在书中寻求快乐和仁义的真理。
这些隐逸者们充分观察了世事的变迁,深深探讨了《易经》的神秘奥义。
他们用耕田劳作来维持生活,并向乡里贫困的人施以援手。
在山野之中,与鹿群亲近,用爱心和耐心去驯服它们,并不害怕任何困难。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仁爱之心可以跨越种族、类别的隔阂,得到异类的理解和接纳。
因此,他们的名声自然远播,内心却平静而无所牵挂。
日夜思念这样的高人,我渴望能够与他们一同到达那样的境界。
去完善
释义
1. 巢由:即巢父、许由的并称。巢父,一作巢父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许由,字武仲,一作许由山,在河南叶县西。二人皆为尧时的隐士。
2. 箕颍:箕山与颍水。相传为许由隐居之地。
3. 龙山:具体所指需联系作者所处背景来确定。
4. 赈遗:周济或施舍贫病孤老等有困难的人。
5. 呦呦:指鸟鸣声。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意境深远,寄寓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儒家仁义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巢由、箕颍等历史人物和典故,展现了隐士们在山水间的悠然生活。诗人通过对隐士的描述,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以及对儒家仁义的坚守。同时,诗人还以山中鹿群与隐士和谐相处的情景,表达了人心善良、仁爱的思想。全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三哥入山二首》,是由北宋著名文人韩维所创作。韩维生活在宋朝初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以山水诗抒发胸臆成为风尚。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此时,韩维作为皇帝身边的文人,参与政事、诗歌唱和等文学活动,并因其才学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纷争和政治斗争日趋激烈,使得他在人生旅途中屡屡遭受挫折。
在人生的低谷期,韩维通过游山玩水来排解内心的郁闷。在这个过程中,他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诗篇,如《和三哥入山二首》,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诗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