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送花走笔况之
春阴黯黯压城低,乱扑帘帷细点衣。
梅蕊更寒犹竞发,杨花未暖忽先飞。
便思樽酒陪公议,敢望笙歌近使威。
绝景坐嗟清燕隔,一篮朱白慰旋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阴霾低沉笼罩城市,纷乱的雨滴轻轻拍打窗帘和衣服。
梅花在寒冷中竞相绽放,柳絮还未感到温暖就已经纷飞。
想要陪着大家喝酒谈论世事,又怎敢期望歌舞和使者靠近。
美景逝去令人叹惋,篮子里的红白佳肴安慰着漂泊的我。
去完善
释义
1. 春阴:春天的阴云。
2. 黯黯:昏暗的样子。
3. 压城低:形容阴云低垂,仿佛要压到城头。
4. 帘帷:窗帘和帷幕,此处泛指家中的布帘。
5. 细点衣:指雪花飘落在衣物上形成的小斑点。
6. 梅蕊:梅花的花蕾。
7. 杨花:杨柳絮,古人常以杨花喻雪。
8. 樽酒:指美酒。
9. 公议:公开的议论,这里指与朋友一起谈论诗作。
10. 笙歌:吹笙唱歌,这里指歌舞娱乐。
11. 使威:使者所代表的权威。
12. 绝景:极美的景致。
13. 清燕:清静的宴会。
14. 一篮朱白:指篮子里的红白两种颜色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春天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诗人以"春阴黯黯压城低"开篇,营造出一种压抑、阴暗的氛围,这与"乱扑帘帷细点衣"的描写相映衬,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漫天飞舞的雪花之中。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梅蕊更寒犹竞发,杨花未暖忽先飞"的场景,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然的变化无常。
诗人借助于"梅蕊"和"杨花"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还通过"便思樽酒陪公议,敢望笙歌近使威"表达了对友情、尊重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结尾处,诗人用"绝景坐嗟清燕隔,一篮朱白慰旋归"传达了他在欣赏美景时产生的失落感,以及通过采撷花卉来抚慰心灵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韩维在一场大雪过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对雪送花走笔况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8年前后,正是北宋仁宗皇帝在位时期。
在这个时期,韩维的人生际遇起伏不定。他自幼才华横溢,曾在朝为官,但因官场斗争被贬谪到地方。尽管如此,他对国家政治始终保持着关注,期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为国效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好友时常相聚,共同欣赏自然美景,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诗歌创作的年代,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相互交流,探讨文学、哲学等问题。此外,当时科举制度较为完善,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士人阶层。这些时代背景为韩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想源泉。
在对雪送花的场景中,韩维触景生情,将雪花的洁白与花朵的绚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