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风流子 赏筝妓崔爱

标题包含
风流子 赏筝妓崔爱
梨园供奉曲,卿卿解、写入十三弦。听促弹宝柱,暮催行雨,放娇银甲,春绕飞烟。可人处、凤声啼玉碎,燕尾点波圆。宜与画看,徽容妍丽,欲裁诗寄,莺思缠绵。多情曾相遇,归舟字、梦里尚记游仙。好倩钿床纤手,移近尊前。尽何处教吹,玉箫明月,此情追忆,锦瑟华年。多少旧愁新恨,知为谁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又号蜕岩、蜕翁,元末明初著名文人。他是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的重要诗人,与杨维桢并称为“元末两大诗家”。 张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在耳边低语,说我值得珍惜; 你牵着我的手,带我走出了困境. 经历了千辛万苦,我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每一次的微笑都仿佛是一种永恒的承诺。 这样的情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有心才能感知到它的存在. 感激你永远在我身边,陪伴我度过人生的高潮和低谷. 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我只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度。
去完善
释义
1. "梨园供奉曲":指乐府的曲子。 2. "卿卿":形容亲密无间的人。 3. "十三弦":古时的筝有十三根弦。 4. "促弹":快速弹奏。 5. "宝柱":指筝柱,即筝的弦线所系之处。 6. "行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风雨的声音。 7. "放娇":放纵地展示出美态。 8. "银甲":指古筝弦。 9. "飞烟":飘渺的烟雾。 10. "凤声":琴音的美称。 11. "啼玉碎":指乐声如凤鸣般清脆。 12. "燕尾":指筝声如水波般的轻盈荡漾。 13. "宜与画看":形容女子的美貌如同画卷中的仙女一般。 14. "徽容":微露的笑容。 15. "妍丽":美貌艳丽。 16. "莺思":形容思绪像黄莺一样活跃。 17. "缠绵":形容感情深长而难以舍弃。 18. "归舟字":返回船只上的名字。 19. "游仙":指梦幻般的仙境。 20. "好倩":请求对方。 21. "钿床":用金、银等镶嵌的装饰品制作的筝。 22. "宜":靠近。 23. "何处教吹":什么地方能听到悠扬的箫声。 24. "追忆":回想过去的事情。 25. "锦瑟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的是美好的时光。 26. "旧愁新恨":过去的忧伤和现在的烦恼。 27. "知为谁传":知道这些情感是传递给谁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赏筝妓崔爱”,描述了听曲弹琴的情景和感受。作者在欣赏崔爱弹奏古筝的过程中,将音乐的美好形象化,展现了崔爱精湛的技艺和对音乐的热爱。 上阕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崔爱演奏时的美妙场景:她的手指像春风般轻抚着琴弦,发出悠扬的声音,仿佛是催促春雨滋润大地的声音。她的娇柔之美,使得春光环绕着她如同烟雾一般。最令人称道的,是她演奏时的投入,使古筝发出的声音如凤凰啼哭,如玉破碎。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对于崔爱音乐才华的由衷赞美。 下阕中,作者回忆了自己与崔爱的美好相遇,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她已经离去,但作者的思念之情依旧如故,甚至梦中都还记着她优美的身姿和演奏时投入的神情。他希望她能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与自己共度欢乐时光。 结尾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感慨,美好的时光已经远去,但是那些共同度过的快乐和悲伤的经历,永远留在了心中。然而,那些旧愁新恨,又有谁能为他传递呢?这一问,既是对往事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的迷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流子·赏筝妓崔爱》是元代诗人张翥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名为崔爱的筝妓的高雅气质和才艺。在元朝时期,筝技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当时的宫廷、贵族和社会阶层中都广泛流传。 此诗创作于元朝晚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张翥身为文人,对人生和世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对崔爱这位筝妓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和才华的追求,以及对浮华世界的超脱态度。 同时,元代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女性地位较高,这使得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张翥以女性为主角,展现了元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