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罗袖云轻雾薄,醉肌玉软花柔。相逢不道有春愁。只道春来微瘦。
一点人间深意,数声柳下轻讴。带将离恨上归舟。肠断月斜时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的水面上吹起了微风,吹散了娇弱的柳絮;树枝上落下的雨滴,褪去了花瓣的红润。美丽的蝴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刚刚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春日梦境。
即使时间一去不复返,但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那些美好的时光。如今,身边已经没有倾诉思念的地方,唯一能倾诉的,唯有梦境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注释:
1. 《西江月》:这是词牌名,表示这是一首词。
2. 周紫芝:南宋著名文人,生卒年不详,代表作有《太仓稊米集》等。
3. 池面风翻弱絮:池面上被风吹动的柳絮。弱絮,指柳树新生的嫩叶或柳絮。
4. 树头雨退嫣红:树木枝头被雨水冲洗后的鲜艳色彩。嫣红,指鲜艳的红色。
5. 扑花蝴蝶杳无踪:花朵上的蝴蝶消失得无影无踪。扑花,指落在花朵上的蝴蝶。杳无踪,形容踪迹全无。
6. 又做一场春梦:比喻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
7. 便是一成去了:即使这一切都过去了。一成,全部。
8. 不成没个来时:也不算是完全没有来的时候。不来时,指没有发生的时候。
9. 眼前无处说相思:现在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诉说我的思念之情。
10. 要说除非梦里:要想诉说只能在梦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西江月》,是周紫芝所创作的诗词作品。“西江月”一词源于唐朝教坊曲,是一种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仄韵的宋词形式。在阅读周紫芝这首《西江月》时,我们可以欣赏到他在描绘自然景色中巧妙融入情感与哲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首句“池面风翻弱絮,树头雨退嫣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象。风吹水面,柳絮飘散;雨后初晴,花朵艳丽如昔。诗人借景抒情,流露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下来的两句“扑花蝴蝶杳无踪。又做一场春梦”则描述了春日的短暂和无常。蝴蝶消失,春梦不再,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下片从“便是一成去了,不成没个来时”开始,诗人转而思考时间的流转。即使过去的时间不能找回,但未来总归会来临,这体现了他对生活规律的深刻洞察。
最后两句“眼前无处说相思。要说除非梦里”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言说的思念之情。只有在梦境中,他才能尽情地倾诉内心的渴望与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西江月》在描写春天的美好景象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思考,使我们得以领略诗人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和高雅的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周紫芝的《西江月》创作于宋徽宗时期,即公元960-1127年之间。这段时间内,周紫芝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生于书香门第,年少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成年后,他历任官职,直至知府,在地方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随着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周紫芝深感失望,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抒发心中感慨。
在这首《西江月》中,周紫芝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月色、梧桐叶落等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当时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疾苦之声此起彼伏,身为官员的周紫芝对此忧心忡忡,但又无力改变现实。在这种背景下,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