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大智度论

标题包含
读大智度论
眼不自见宁见物,去来不见宁见今。 万物只今全体露,镜里有空无路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俗姓陈,字觉范,自号寂照居士,又号十方。北宋时期著名诗僧、书画家。 释德洪出生于浙江余杭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智度论:佛教经典,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智度论》,东晋僧人支道林翻译,主要论述般若波罗蜜的思想,探讨深奥的哲学问题。 2. 释德洪:宋僧,法号子建,字德洪,南岳派著名诗僧,与陆游等文人交往甚密。 3. 宁:相当于“岂”,表示反问。 4. “眼不自见宁见物”:眼睛本身无法看见自己,却可以看见其他事物。这里以眼喻心,说明人的心性也是看不见自己的,但能观照到万物。 5. 去来:指过去和未来。 6. “去来不见宁见今”:指人们常常忽略当下的现实,而去追求过去的记忆或未来的幻想。 7. “万物只今全体露”:现在这一刻,万物的真实面貌都已完全呈现出来。 8. “镜里有空无路寻”:镜子里的世界看似有空隙,实际上却没有道路可以探寻。这里是说万事皆空,无法追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智慧和真理的深刻理解。首句“眼不自见宁见物”暗含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只有当眼睛不再关注自身,才能看清外物。第二句“去来不见宁见今”则强调了把握住当下此刻的重要性,因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可捉摸,唯有现在才是真实的存在。 接下来的两句“万物只今全体露,镜里有空无路寻”是诗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洞察。他说,万物在当下这一刻仿佛都显露无遗,就像镜子里的映像一样清晰。然而,在这清晰的景象中,却找不到通往真理的道路,这恰恰反映出世界的复杂和生命的无常。这首诗以其深远的哲理思考,引发了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重新审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大智度论》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释德洪的作品。释德洪,字觉范,俗姓陈,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和伯父都是学者。他自小聪明伶俐,对文学、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在年轻时,他就成为了一名僧人,开始了自己的僧侣生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文化进入了鼎盛阶段,许多著名的禅宗大师都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释德洪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 在释德洪的一生中,他曾游历过许多地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风格,以禅意入诗,将自己的禅学思想融入到诗歌中。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人们的喜爱。 《读大智度论》这首诗,正是释德洪对自己禅修生活的感悟。在这首诗中,他以读《大智度论》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佛学智慧的领悟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这首诗既体现了释德洪的禅学修养,也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