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画花中四伦者偶记毗陵旧诗即题其上 其二
扶疎桂树月中生,谁遣人间伴大椿。
桂欲芳时椿正老,等闲相伴八千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盛的桂树在月光中生长,谁能派遣它在人间陪伴大椿呢?桂花即将绽放时,大椿却已老去,它们轻易地相伴度过了八千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扶疎:指枝叶繁茂的样子。
2. 桂树:这里比喻月宫中的嫦娥。
3. 谁遣:谁让,这里指天意安排。
4. 人间:指凡尘世界。
5. 伴大椿:用古木大椿长寿的象征寓意相伴相守。
6. 桂欲芳时椿正老:这里的“桂”代指桂花,“椿”指的是香椿树,此句象征美好的时光在一年中的轮回。
7. 等闲:轻易,寻常。
8. 八千春:形容极为长久的岁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画中桂花和大椿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和谐的景象。首句“扶疏桂树月中生”描绘了桂树的挺拔和皎洁,寓意着美好与纯洁;而“谁遣人间伴大椿”则让人想象桂树与古老的大椿相互陪伴的情境。接下来的两句:“桂欲芳时椿正老,等闲相伴八千春”以生动的拟人手法展现了桂树正值芳华时节,而大椿却已老态龙钟,但二者的相处仍然和谐自然,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伙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有画花中四伦者偶记毗陵旧诗即题其上 其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公元1275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家铉翁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高官,但因战乱和政权更迭而沦为俘虏。在北方的流放生活中,他目睹了故土沦丧的悲凉景象,深感家国之痛。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正值宋元交替之际,蒙古帝国逐渐崛起并统一中国北方,给南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家铉翁作为一位忠诚于国家的文人,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种背景下,家铉翁创作了这首《人有画花中四伦者偶记毗陵旧诗即题其上 其二》。通过描绘花中四伦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同时,诗中的毗陵旧诗也暗示着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