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六一
曹洞宗乘,老难发兴。
秋波摇眼角,春雪点眉棱。
一步跨空劫,孤心相续灯。
西母之桃兮秀结三千年实,北冥之鲲兮蜕翔九万里鹏。
珊瑚枝枝撑著月,出格云门跛脚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曹洞宗派,年迈难以焕发。
眼波在秋天摇曳,春雪落在眉毛上。
跨越一步便是千载的劫难,孤独的心在灯火中延续。
西方女神的仙桃孕育着三千年的果实,北方神域的鲲鱼化身为九万里的鹏鸟。
珊瑚树支撑着月光,超脱凡俗的云门寺瘸腿僧人。
去完善
释义
曹洞宗乘: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以曹溪慧能六世法孙洞山良价为开山祖师而得名。
老难发兴:意为老年时难以产生兴致或兴趣。
秋波:秋天的水波,常用来形容美女的眼睛像清澈的水波一样流动。
春雪:春天的雪,这里指眉毛上的白色雪斑。
眉棱:眉毛的棱角,这里是眉毛的意思。
一步跨空劫:一步跨越时空的苦难,形容速度快。
孤心:孤独的心情。
相续灯:比喻佛法的传承,如同灯火相传永不熄灭。
西母之桃:西方的王母娘娘的仙桃。
秀结:生长繁茂。
三千年实:王母娘娘的桃树有三千年的果实。
北冥之鲲:北海的大鱼。
九万里鹏:大鹏鸟,能飞翔九万里的神鸟。
珊瑚枝枝撑著月:形容僧侣超凡脱俗的形象。
出格云门跛脚僧:超出常规的云门寺的跛脚僧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禅宗修行者们在追求内心觉悟的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磨砺与成长。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禅人在修炼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品质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曹洞宗乘,老难发兴”两句,点明了禅宗修行者的身份和他们面临的挑战。虽然年纪已大,但他们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禅人的精神风貌:“秋波摇眼角,春雪点眉棱。一步跨空劫,孤心相续灯。”这里的“秋波”和“春雪”分别象征着禅人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力和纯洁的内心世界;而“一步跨空劫”则暗示了他们跨越生死的境界,以及对因果轮回的理解;最后的“孤心相续灯”则寓意着他们坚守信仰,传承智慧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话“西母之桃兮秀结三千年实,北冥之鲲兮蜕翔九万里鹏。”同样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禅人的境界和志向。这里将桃树的结果比作禅人对真理的领悟,象征着经过漫长的修行,终于结出了硕果;而鲲化为鹏的传说则表达了禅人决心冲破世俗束缚,展翅高飞的勇气。
最后两句“珊瑚枝枝撑著月,出格云门跛脚僧。”则进一步展示了禅人的独特风采。诗人把禅宗修行者比喻成支撑月亮的珊瑚树枝,意味着他们在黑暗中找到光明,成为指引他人的灯塔;同时,又将他们戏称为“出格云门跛脚僧”,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不拘一格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六一》是宋代诗人释正觉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96年至1147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
在那个时候,国家正处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心灵慰藉。释正觉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以弘扬佛法为己任,劝诫人们在纷扰的世事中保持内心平静。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诗歌,以表达他对禅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化主的赞美之意。
释正觉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禅人及其化主形象的追求和赞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禅宗佛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这些人物形象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激励着人们在艰难时世中坚定信念、奋发向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