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众行者请赞
米里有虫,麦里有面。
非是老卢,何曾觑见。
见不见,八角磨盘空里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瑞岩:指的是瑞岩山,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鹅头村。
2. 众行者:指广大修行者,佛教用语,泛指一切修习佛道的人。
3. 请赞:请求赞美,这里指求赞诗或祈请颂扬的诗篇。
4. 释妙伦:南宋时瑞岩寺僧,号东所老人。
5. 米里:指的是米糠中。
6. 麦里:指的是麦麸里。
7. 老卢:即卢舍那佛,又称报身佛、大日如来。
8. 见不见:看见与看不见,意味着悟性与未悟。
9. 八角磨盘:形容各种世事如磨盘般周而复始地运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瑞岩众行者请赞》是一首描绘修行者内心的诗,作者为释妙伦。本诗以米、麦做比喻,展示了修行者在禅修过程中所遇到的内心困境与挣扎。
“米里有虫,麦里有面”这一句揭示出修行中面临的种种困扰和诱惑。"米里的虫"和"麦里的面"分别代表了心灵深处的烦恼和外在世界的诱惑。在修行道路上,心灵往往面临着诸多考验,正如粮食中的杂质难以清除一般,让人困扰不已。
“非是老卢,何曾觑见。”这句赞美了老卢的智慧。老卢在此处是指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卢惠能,他以聪慧著称,创立了南宗禅,影响了禅宗的发展。这两句意味着,如果不是像卢惠能这样的大智慧者,很难看破修行的真谛。
“见不见,八角磨盘空里转。”两句则表达了修行的艰难与迷茫。修行的道路充满了困惑和不确定,如八角磨盘一般复杂纠结。即使无法看清前路,修行者们仍然要继续探索,就如同磨盘在空中转动一样,义无反顾地追求心灵的解脱。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出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内心的挣扎、困惑以及决心,使人感受到禅宗修道的艰辛与不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岩众行者请赞》是宋末元初诗人释妙伦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妙伦选择出家为僧,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作为一位僧人,妙伦在寺庙生活中接触到许多虔诚的信徒,他们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不惜舍弃世俗的生活,投身于宗教修行。这首诗正是妙伦对这群信徒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他赞美他们的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的敬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