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蝴蝶刚开始翻过绣花帘幕。所有的仙子们都一起舞动袖子。飞舞的花瓣和飘落的柳絮让人想起那个遥远的时代,回忆着在灞桥离别后的情景。夜深了,浓香的香气仍在弥漫着,月亮的光辉洒满了大地,云层显得格外厚实。寒冷的夜晚,已经过了很多时间,但那些柔软的流苏依旧触不可及。只是可怜那庭院里的梅花,如此清瘦。

去完善
释义
1.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这是一首描绘冬雪景色的词牌名。
2. 蝴蝶初翻帘绣:形容雪像蝴蝶一样翻飞。帘绣指代雪景。
3. 万玉女、齐回舞袖:描述雪花纷纷扬扬的景象,如仙女的舞袖。
4. 落花飞絮蒙蒙:形容雪中的景色,像花瓣飘零、柳絮飞扬。
5. 灞桥别后:提到古代长安城东灞桥,此处表示对过去的回忆。
6. 浓香斗帐自永漏:香浓的帷帐下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
7. 任满地、月深云厚:任凭月色朦胧、云层深厚。
8. 夜寒不近流苏:寒冷的夜晚离流苏较远,这里流苏是指门窗的装饰品。
9. 只怜他、后庭梅瘦:怜惜梅花在寒冷的天气中逐渐凋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上林春令》描绘了作者在十一月三十日见到初雪时的景象。诗人以蝴蝶、玉女等意象巧妙地展现了雪花飘舞的轻盈之美,仿佛是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紧接着,诗人提到了“落花飞絮蒙蒙”,暗示着雪景中的朦胧美,同时也让人联想起了昔日与友人分别的情景。
下阙中,诗人描绘了室内温暖的场景,浓香的斗帐和漫天的月光交相辉映,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然而,尽管室内的温暖让人感到舒适,诗人却对窗外寒冷的景象产生了同情之心,特别是对那在后庭独自承受寒冷、显得消瘦的梅花表示了怜爱之情。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冬雪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是宋代文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4年左右,正值宋朝南渡之际。在这一年里,毛滂担任湖州州学教授,因一次偶然的机遇遇到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于是心生感慨,挥笔写下了这首描绘冬日雪景的词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严重。然而,这首词却以其婉约动人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雪景图。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宋时文人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