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梅圣俞感李花

标题包含
和梅圣俞感李花
朝摘桃花红破蕚,暮摘李花繁满枝。 客心浩荡东风急,把酒看春能几时。 舞衣未放哀弦阕,鷤䳏欲鸣花影绝。 将军白首不功名,覇陵千古流青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字禹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世家大族,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珪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在任内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早上采摘盛开的桃花,傍晚摘下繁茂的李花。 春天的气息使人心情激荡,可欣赏春色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曲终人不散,舞衣仍在,歌曲却已结束。杜鹃鸟将要开始啼鸣,预示着春天的结束。 无论将军年岁几何,他都未曾实现他的理想,霸王坟上的青草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去完善
释义
1. "破萼":指花朵开放的状态,萼是花的苞片,这里是指桃花开放得正盛。 2. "繁满枝":意思是李花的树枝上开满了繁花。 3. "浩荡":形容心情的激荡或景色的壮阔。 4. "哀弦阕":音乐术语,表示一曲终了。 5. "鷤䳏":鸟名,即子规鸟,也叫杜鹃。 6. "霸陵":古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白鹿原畔,这里是借指唐朝的李隆基(唐玄宗)葬身之地。
去完善
赏析
王珪的这首《和梅圣俞感李花》,诗人以桃花和李花为引子,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他借桃花、李花来象征人生的短暂与美好,以及人们对春天的珍视。“朝摘桃花红破蕚,暮摘李花繁满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更替。而“客心浩荡东风急,把酒看春能几时”则传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之情。接下来的“舞衣未放哀弦阕,鶗鴂欲鸣花影绝”则体现了季节更替的无奈,以及生命终将走向尽头的事实。最后两句“将军白首不功名,霸陵千古流青血”则传达出诗人的壮志难酬的感叹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梅圣俞感李花》是北宋诗人王珪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68年,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即北宋神宗年间。 在这一年里,王珪时任参知政事,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他身处政治中心,目睹了王安石推行新法的种种努力。然而,由于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争激烈,使得这位文人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无奈和迷茫。因此,通过吟咏自然景物以表达内心情感成为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方式之一。 北宋神宗时期的社会背景充满变革与挑战。一方面,新兴的官僚阶层渴望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深入改革;另一方面,传统的保守势力抵触改革,试图维护旧秩序。这种复杂的局面使当时的文人志士普遍感到忧虑和惶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王珪借咏物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