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兰花

标题包含
兰花
芳友幽栖九畹阴,花柔叶劲怯深寻。 谢家毓取阶庭秀,屈子纫归泽国吟。 百卉混林尊异种,一清传世绝同心。 身悝风露甘修洁,谁托斯馨欲援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朋友们在绿树成荫的地方安静地生活,花儿温柔,叶子却硬实得让人不敢深入探访。 谢家培养出的美好品质,源自他们庭院中的优秀文化;屈原游历四方所创作的诗歌,则来自于他走过水域、山泽的经历。 百花繁茂,各自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一种清香传颂百世,却始终无人能与之同伍。 大自然和风露滋养着它们,使它们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没有人理解它们的美,便只能寄托于音乐的赞美了。
去完善
释义
1. 芳友:比喻美好的事物或贤德之人。这里指兰花。 2. 幽栖:隐逸地生活。 3. 九畹:泛指田园。 4. 谢家: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谢灵运家族,此处代指高雅之家。 5. 屈子:战国时期的屈原,楚辞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处以屈子代表文学才子。 6. 纫归:将衣物缝纫整齐,这里指整理思绪。 7. 泽国:湖泊河流众多的地区。 8. 百卉混林:众多花草树木混杂在一起。 9. 尊异种:尊重独特的品种,这里指兰花的独特地位。 10. 一清传世:兰花香气清新,流传百世。 11. 绝同心:指兰花的香气独一无二。 12. 身悝风露:经受风吹雨打的磨练。 13. 斯馨:指兰花的香气。 14. 援琴:弹奏乐器,这里是用琴声赞美兰花的高雅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董嗣杲的《兰花》描绘了一幅幽美的兰花图景,并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思考,赞美了兰花的独特气质与精神品质。 首联“芳友幽栖九畹阴,花柔叶劲怯深寻”中,诗人将兰花称为“芳友”,表达出对兰花的亲近之情。同时描述了兰花生长环境阴暗潮湿,花朵柔弱而叶片刚强,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形象。 颔联“谢家毓取阶庭秀,屈子纫归泽国吟”则借用了谢灵运、屈原生平故事来强调兰花的地位和价值。这里“谢家”指谢灵运,他曾在自家庭院种植兰花;“屈子”指屈原,他曾以兰草比喻自己品质高洁。 颈联“百卉混林尊异种,一清传世绝同心”进一步赞美了兰花的品质和个性。在百花丛生的环境中,兰花独领风骚,成为最特殊的一种。这种清洁高雅的品质流传后世,绝无相同的伴侣。 尾联“身悝风露甘修洁,谁托斯馨欲援琴”通过对比兰花在风雨中的坚韧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精神的赞美。尽管受到风吹雨打,兰花仍然保持高洁的品质。这使得诗人不禁想要弹起琴来歌颂兰花的美好。 全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和高尚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花》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董嗣杲所作。董嗣杲字孝翁,号西湖渔隐,浙江杭州人。他生于书香世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后入太学,因与权臣不合而辞官归隐。董嗣杲一生追求隐逸生活,与林逋、陆游等人交好。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中期,当时国家政治腐败,外患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董嗣杲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兴亡,忧虑民生疾苦。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此外,这一时期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北方大片土地沦陷于金国。董嗣杲身为南宋士人,对国家的山河破碎和百姓的流离失所深感痛心。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