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
胸怀自洒落,风月特寓形。
造物无尽藏,何假乎丹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解】:
1. 光风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时的风,霁月是雨后如镜的明月。形容景色明朗,人心舒畅。
2. 洒落:此处指心胸开朗、磊落。
3. 风月:风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4. 特:特别,格外。
5. 寓形:寄托身影,表示处在某种境地或环境中。
6. 造物:创造万物的神,此处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7. 无尽藏:无尽的宝藏,此处比喻大自然的丰富资源。
8. 假:借助,依靠。
9. 丹青:绘画用的红色和青色颜料,此处借指画图。
去完善
赏析
《光风霁月》是南宋诗人胡仲弓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光风霁月”的景色为主题,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人生观。
首句“胸怀自洒落”,点明了诗人自己的胸襟广阔,坦然自如。这里“洒落”一词,既有洒脱之意,又有散落之态,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自由与舒展。诗人以此开篇,旨在强调自己的人生哲学,即保持一颗平常心,任凭世事纷扰,都能从容应对。
次句“风月特寓形”,意为风花雪月等美景特意寄托在诗人身上,凸显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共处。这里的“特寓形”,意味着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景物之中,使二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这一诗句,表达了自己与自然之间紧密的联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造物无尽藏”,则揭示了自然界中蕴藏的无尽宝藏。这里的“无尽藏”,既指自然界的丰富资源,又象征人生的无限可能。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造物主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最后一句“何假乎丹青”,意思是说大自然的美丽无需借助画笔来表现。这里“丹青”是指绘画艺术,诗人以此表明,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景象远比画作更加生动、真实。诗人通过对这句诗的赞美,再次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贵和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光风霁月》是南宋诗人胡仲弓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光明媚、晴空万里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光风霁月》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然而,尽管社会局势不稳定,但江南地区仍然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因此,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表达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胡仲弓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胡仲弓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曾任过地方官员,后因战乱被迫离职,流寓江南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光风霁月》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一首作品。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知识。南宋时期,北方的蒙古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对南宋政权形成威胁。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尽管如此,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相对的繁荣。文人们在这种环境下,既关注现实问题,又追求心灵宁静,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