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三十首 其四

标题包含
偈颂三十首 其四
邪法如冰霜,正道若太阳。 杲日丽天无不照,冰霜仁消洋。 佛说三乘十二部,会来只是一医方。 长年有病不寻药,五千余卷枉施张。 魔王眷属成群队,朝夕巴歌作道场。 唯有普庵真实要,同音异口赞吾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印肃,俗名李通玄,字印肃,唐朝时期著名的高僧。他出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享年133岁。 释印肃少年时曾攻读儒学,后出家为僧,游历四方,参禅悟道。他在长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邪恶之法如同冰霜般寒冷,正义之道则像阳光般温暖。 阳光照耀天空无所不及,冰霜在阳光下逐渐消融。 佛家有三乘十二部经典,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医治心灵的药方。 长久生病却不知寻找良药,诵读五千多部佛经也是徒劳无益。 魔王的信徒聚在一起,每天早晚都唱赞歌。 只有普庵法才是真实的教诲,让我们异口同声地赞美皇恩浩荡。
去完善
释义
1. 邪法:指错误的佛法,与正道相对。 2. 冰霜:比喻邪恶的事物或行为。 3. 正道:指正确的道路或方法。 4. 杲日:明亮的太阳。 5. 丽天:照耀天空。 6. 无不照:无所不照,意思是阳光可以照射到任何地方。 7. 仁消洋:指冰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消融。 8. 三乘十二部:佛教的教义分为大乘、中乘和小乘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十二个部分。 9. 一医方:一个治疗方法。这里比喻佛教教义的根本宗旨。 10. 五千余卷:指佛教的经典著作,共有五千多部。 11. 施张:实施宣扬。 12. 魔王:佛教中的恶魔之王。 13. 眷属:亲属和朋友。 14. 巴歌:用巴蜀方言唱的歌谣。 15. 道场:僧侣修行的地方,也指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16. 普庵:指普庵禅师,禅宗的一位著名大师。 17. 真实要:真实的要旨。 18. 同音异口:相同的声音,不同的口吻。 19. 赞吾皇:赞扬皇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以鲜明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揭示正邪之辨。起句“邪法如冰霜,正道若太阳”,比喻邪气恶法如同寒冷的冰霜,而正义佛法则如同温暖的阳光,为人们带来光明。紧接着通过描述太阳光照无遗的壮丽景象,强调佛祖教诲的重要性和普世价值。随后提及“佛说三乘十二部”,指出佛经内容丰富多样,旨在治病救人、解脱痛苦。 然而,部分人在面对佛学经典时未能领悟真义,仅将其当作摆设。第五句“长年有病不寻药,五千余卷枉施张”,暗示这类人虽读佛书却未求道,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相比之下,第六句将那些被魔王魔女诱引误入歧途的人比作合唱团,讽刺他们醉心于狭隘的名利场,忘却了修行的初衷。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普庵信仰的推崇,呼吁大家摒弃邪思杂念,共同弘扬正法,普度众生。整首诗韵律严谨,情感饱满,富有哲理,彰显出诗人深厚的佛学修养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三十首 其四》是北宋著名诗僧释印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释印肃,俗姓冯,宋初泗州(今安徽泗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他是宋代著名的诗僧,以诗歌表达禅宗思想。 在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当时非常盛行。禅宗强调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张通过悟道达到解脱。这种思想对当时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都纷纷投身禅林,寻求心灵的慰藉。释印肃便是其中之一,他以诗歌为媒介,传达禅宗的教义和哲理。 释印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禅宗追求内心宁静和自我觉悟的思想。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境界。这首《偈颂三十首 其四》是释印肃众多诗歌中的一首,反映了他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禅宗信仰的坚定信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