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三
阶前玉水供千指,钵里金沂饭百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前清澈的水流可供千人使用,钵中的金色米粮够百人饱餐。
去完善
释义
1. "阶前玉水":此处的"阶前"是位置描述,即台阶之前;"玉水"是名词,用来形容清澈透明的溪水或泉水。在此句中,可以理解为台阶前的清澈溪流。
2. "供千指":这个短语中的"供"字意为供应、提供;"千指"则是指代许多人。因此"供千指"就是供应给许多人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句 其三》是宋代诗人程师孟的一首描绘僧人生活场景的诗。诗中描述了僧人们在寺庙前的台阶上汲取清澈的溪水(玉水)做饭,寺内的僧人们共享一钵金沂饭的场景。这里的“千指”和“百年”都是用来形容僧人的数量众多和生活清苦。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佛家生活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画面生动,充满了哲理和禅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 其三》是南宋著名诗人程师孟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9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此时,程师孟已年至古稀,经历过北宋末年的战乱和南宋的建立,对家国之情有着深厚的体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程师孟正担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一职,负责江南西路地区的经济、行政事务。这一时期,南宋王朝历经数十年发展,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然而,北方领土仍处于金国统治之下,南宋民众仍饱受战乱之苦。这种家国之痛,成为诗人挥之不去的忧虑。
《句 其三》以“草色新拖地,江流远接天”开篇,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然而,诗人随后笔锋一转,抒发家国忧思:“故乡何处是,愁杀白头人。”在这首诗歌中,程师孟通过描绘江南美景,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家国的担忧。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南宋士人的普遍心态,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