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否则的话,面对连绵的高山深谷、茂密的森林古树,即使清风拂面、明月当空,这些景色只会让多愁善感的文人更加悲伤憔悴,又怎会感到快乐呢?
去完善
释义
骚人思士:忧愁善感的文人;乌:哪里。
去完善
赏析
本文以“快哉”为核心,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哲学思考。文章开篇通过描写长江的壮阔气象,奠定了宏大的基调;继而具体刻画快哉亭周围的自然景观,生动传神,让人如临其境。随后引用楚襄王与宋玉的故事,巧妙过渡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提出“风无雌雄,人有遇不遇”的观点,揭示了人心境的重要性。最后回归现实,赞扬张梦得的豁达胸怀,并进一步强调精神自由超越物质环境的主题。全文行文流畅,逻辑严密,既有视觉上的震撼,又有思想上的启迪,堪称宋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元丰六年,苏辙写下这篇《黄州快哉亭记》。彼时,其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而文章中的张梦得亦谪居齐安。苏辙自身虽未遭大难,却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借为快哉亭作记的机会,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文中提及楚襄王与宋玉的故事,巧妙地将自然之风与人生际遇相联系,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无论顺逆,只要内心坦然,便能自得其乐。这既是对友人的慰藉,也是对自己的开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