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浮桥

标题包含
浮桥
东潬双津隘,浮梁古制存。 滩移淤岸势,标谑涨波痕。 逆浪船排首,周阿缆植根。 祀劳如举典,元凯有英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定斋,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 宋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天圣二年(1024年)高中状元,进入官场。历任翰林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东边的两个渡口相对狭窄,古老的桥梁依然保存。 河滩上的泥土移动,留下了水势的痕迹;水位上涨,露出了波浪的影子。 船只迎着风浪前行,一圈圈的缆绳深深植入河岸。 人们用辛劳来举办这个庆典,就是为了纪念那些英魂,就如祭典一样庄重而充满敬意。
去完善
释义
东潬双津:指位于江东的两个渡口。 浮梁:古代浮桥的称呼。 标谑:指浮桥上设立的标志。 逆浪船排首:在波浪中行驶的船只。 周阿:指四周的山脉和水流。 祀劳如举典:祭祀时的劳累程度如同举办盛大的典礼。 元凯:出自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这里用来表示显赫的人物。
去完善
赏析
《浮桥》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浮桥的景象,通过对东摊双津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古代建筑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敬畏。诗中“滩移淤岸势,标谑涨波痕”两句,以形象的笔触勾勒出浮桥周围的景色,同时也表现出浮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逆浪船排首,周阿缆植根”则揭示了浮桥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强调了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结尾两句“祀劳如举典,元凯有英魂”,一方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浮桥的存在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历史传承。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视角,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浮桥》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宋庠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宋庠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曾经担任过翰林学士、工部尚书等要职。然而,他也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一度被贬谪到地方。这种人生的起伏,使他更加关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 在《浮桥》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宋庠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总之,《浮桥》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