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宗祀明堂五首 配位酌献用《大明》。
于昭皇考,大明体神。
宪章文思,宜民宜人。
严父之道,陟配于天。
躬行孝告,有孚于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大观:指皇家的宏大壮观景象。
2. 宗祀:指祭祀祖先的活动。
3. 明堂:古代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
4. 五首:指这首诗的五个段落。
5. 配位:指在祭祀时供奉祖先的位置。
6. 酌献:指向神灵敬酒。
7. 大明:形容光明、辉煌的景象。
8. 皇考:对已故皇帝的尊称。
9. 体神:体现神明,指皇帝具备崇高的品质。
10. 宪章:遵循,遵守。
11. 文思:文化思想,这里指儒家思想。
12. 宜民宜人:使人民得到适宜的安排和管理。
13. 严父:尊敬的父亲,这里指皇帝。
14. 之道:道指道理、方法。
15. 陟配于天:升到天上与天神共享祭礼。
16. 躬行:亲身实行,亲自去做。
17. 孝告:孝告是指子孙对祖先的告慰之词。
18. 有孚于先:实现对先人的承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皇帝和朝廷的诗。诗中首先强调了皇帝的德政和对国家的治理,如“于昭皇考,大明体神”,意味着皇帝的智慧如同明亮的阳光,照耀着国家和人民。接下来,诗人赞扬了皇帝的仁政,如“宪章文思,宜民宜人”,意味着皇帝的治国方针是以民生为本,为人民谋求幸福。
然后,诗人描绘了皇帝的孝道,如“严父之道,陟配于天”,意味着皇帝对父亲的尊敬和孝顺,这种精神感染了整个国家。最后,诗人表达了皇帝亲自践行孝道的精神,如“躬行孝告,有孚于先”,意味着皇帝以身作则,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孝顺的榜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是诗人张贵谟在皇家园林大观宗祀明堂时所作的系列诗篇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北上,赵构在杭州重建了宋朝政权,即南宋。这个时代背景也深深影响了张贵谟的生活及他的诗歌创作。
在当时的南宋,由于政治上的相对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皇室对于宗教祭祀活动的热衷日益增强。张贵谟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骚客,自然也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他以饱满的爱国情操、对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热爱,为这些皇家活动作了这一系列的诗篇。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忠诚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