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凉

标题包含
雨凉
客中贫莫支,万事付不理。 今秋易觉寒,雨意犹未止。 青青梧桐树,蠧叶浮井水。 秋来未为久,俗尘已披靡。 夜分无眠处,西风裂窗纸。 茸裘蚤闗心,奈为病躯使。 云开天宇净,晴霞散余绮。 却扇披野衣,出门扣知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异乡生活贫困难以维持,凡事都不愿去理会。 今年的秋天感觉格外寒冷,雨水连绵不绝。 青青的梧桐树上,落叶飘在井水中。 秋天到来还没有多久,世俗纷扰就已让人不堪重负。 夜深人静无法入睡的时候,西风刮破了窗户纸。 早早关心温暖的外套,无奈病弱的身体无法使用。 云散天空湛蓝洁净,晴天晚霞像彩带般洒落。 脱下团扇穿上田野风的外衣,出门去寻找知己。
去完善
释义
1. 董嗣杲:字实情,号妙典,杭州人。南宋后期诗人,为“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 2. 客中:指离家在外旅居。 3. 贫莫支:生活贫困无法支撑下去。 4. 万事付不理:所有的事情都懒得去理会。 5. 易觉寒:容易感到寒冷。 6. 雨意犹未止:雨水连绵不断。 7. 青青梧桐树:形容梧桐树青翠茂盛。 8. 蠧叶浮井水:枯黄的树叶漂浮在井水中。 9. 未为久:时间不久。 10. 俗尘已披靡:世俗的烦恼纷纷而至。 11. 夜分无眠处:晚上无法入睡的地方。 12. 西风裂窗纸:西风吹破了窗户纸。 13. 茸裘蚤闗心:早早关心穿上毛皮衣物。 14. 病躯使:因生病而行动不便。 15. 云开天宇净:云朵散去,天空一片晴朗。 16. 晴霞散余绮:晚霞散去,留下美丽的景象。 17. 却扇披野衣:放下扇子,穿上粗布衣服。 18. 出门扣知已:出门寻找知己。
去完善
赏析
《雨凉》是南宋诗人董嗣杲的一首描绘秋雨景象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秋雨、梧桐树、西风等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自己病痛的身躯和孤独的处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生活困顿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 首联“客中贫莫支,万事付不理”,开门见山地展现了诗人身在异乡的窘迫境遇:贫穷得无法维持生计,对世间万事都失去了关心和兴趣。这种情感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今秋易觉寒,雨意犹未止。”秋天本来就容易让人感到寒冷,而连绵不断的雨水更增添了诗人的寒意。 颈联“青青梧桐树,蠧叶浮井水”,通过描绘梧桐树的绿叶在井水中漂浮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就被世俗的尘埃所侵蚀(“俗尘已披靡”)。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寒冷的担忧和对友情的渴望。“夜分无眠处,西风裂窗纸。”“茸裘蚤闗心,奈为病躯使。”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时分,寒风撕破了窗户纸,尽管诗人关心自己的病情,却无法摆脱病痛的困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凉》是南宋诗人董嗣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秋天的景物和作者的内心感受。下面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南宋年间(公元1127-1279年),董嗣杲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时代。他在少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四处奔波,曾在各地担任过低级官吏。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 在秋天这个多雨的时节,董嗣杲创作了《雨凉》这首诗歌。此时的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迷茫使他感到无比的寒冷。在这首诗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物,如“淅沥梧桐雨”、“荻花吹作雪”等,这些景象都传达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同时,他还通过“客程霜信紧”这一句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