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高丘而望远海

标题包含
登高丘而望远海
登高丘,望远海,银台芝阙排空烟,青童羽驾今安在。 炎凉相续如循环,堂堂白日欺红颜。 谁能混迹尘埃间,当驱风驭凌三山。 问天暂借斩鲸剑,长鬐中断苍波闲。 却凭海若檄北极,员峤岱舆宜见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才邵,字美中,号竹溪,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享年39岁。 刘才邵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少年时期就博览群书,学识渊...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登高丘而望远海》 注释: 1. 高丘:指山陵高地。 2. 银台:仙境中神仙所居之地。 3. 芝阙:仙宫之门。 4. 青童:道教神话中的仙人。 5. 堂堂:光明正大貌。 6. 炎凉:炎热和凉爽,代指季节更替。 7. 循环:重复;周而复始。 8. 混迹:混杂在一起。 9. 尘埃:尘土;喻俗世。 10. 当驱风驭凌三山:比喻征服山水险恶,抵达仙境。 11. 问天暂借斩鲸剑:借用仙人的力量来完成某事。 12. 长鬐中断苍波闲:形容鱼在水中悠游自得。 13. 海若:海神。 14. 檄北极:向北极进发。 15. 员峤岱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两座神山。
去完善
赏析
本诗起笔豪放,意境开阔,生动描绘出站在高丘之上,放眼望去的一片浩渺海面,那云烟之中的银台和灵芝等仙阙景象。诗人关注着那些驾乘神车却不知在何处的青童,彰显出一种寻寻觅觅的期待之情。而接下来的诗句,“炎凉相续如循环,堂堂白日欺红颜”,则寓意着自然界的四时更替,岁月无情。 然后诗人反问,“谁能混迹尘埃间”,意味着有谁愿意放弃这不俗之世,随他一起驾驭长风,奔凌那近在眼前的三神山?这既是对志同道合者的期盼,也是对凡夫俗子的质疑。 最后两句,诗人想象拿着一把长剑,斩断苍波中的鲸鱼,向海神询问:何时才能回归故里,让昔日的蓬莱、岱舆重现眼前?这是诗人望海之际产生的雄心壮志和故土难离的情感体现,让整首诗充满了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高丘而望远海》是南宋诗人刘才邵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军事威胁和内部政治腐败的困扰。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刘才邵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 由于身处时代变革之中,刘才邵对于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察。他的诗歌作品中,既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也有对民生困苦的关注,更有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讽刺。在这首《登高丘而望远海》中,他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大海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总的来说,《登高丘而望远海》这首古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时的感慨与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