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小雪日观残菊有感

标题包含
小雪日观残菊有感
欲雪寻梅树,余霜殢菊枝。 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 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 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回,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论家。 方回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吏任上表现出色,逐渐崭露头角。 方回在文...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要欣赏梅花却偏逢落雪,余霜仍在菊花枝头留下痕迹。总是抱怨梅花开得不够早,没想到凋谢还会来得更晚一些。虽然对严寒和饥饿早已习惯,但时刻担忧着偷盗的危险。杜甫当年那种情怀犹在,时常诵读他的《浣花溪》诗篇以寄托情感。
去完善
释义
1. 欲雪:表示将要下雪的天气情况。 2. 寻:寻找,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3. 梅树:指梅花,这里用梅树来代指梅花。 4. 余霜:指残留在地面或植物上的霜冻。 5. 殢:纠缠、滞留。 6. 开较晚:这里指菊花开放的时间较晚。 7. 不道:不自觉地,不知不觉地。 8. 谢:凋谢。 9. 还迟:仍旧较晚。 10. 早惯:早就习惯。 11. 饥寒困:因为饥饿寒冷而感到困扰。 12. 频禁:频繁遭遇。 13. 盗贼危:因盗贼而产生的危险。 14. 少陵:即杜甫的号“少陵野老”。 15. 情味在:有诗人杜甫的那种情感和情怀。 16. 时讽:时常吟咏。 17. 浣花诗:这里指杜甫的诗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小雪日观残菊有感》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作者以“小雪”为背景,通过对“残菊”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诗歌的热爱。 首联“欲雪寻梅树,余霜殢菊枝”,描述了小雪时节的景象:梅花即将绽放,而菊花却仍在枝头摇曳。“殢”意为纠缠、滞留,这里表达了菊花的坚韧和不屈。 颔联“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进一步表达了对菊花的赞美。尽管菊花开放得较晚,但它并不因此懈怠,依然努力绽放,直到凋谢也不后悔。 颈联“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转向了现实生活。诗人表示,自己早已习惯了饥饿和寒冷的困扰,同时也常常面临着盗贼的威胁。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在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坚韧的精神风貌。 尾联“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之情。诗人认为杜甫的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情感,时常吟咏这些诗篇,可以让自己在困境中找到慰藉和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残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诗歌的热爱,以及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雪日观残菊有感》是宋代诗人方回在公元1157年左右创作的。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 方回一生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的变迁,曾在金国任职,后来因不满其暴政而归宋。他亲眼目睹了国家动荡、民生疾苦,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在这首《小雪日观残菊有感》中,他以残菊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这段时间里,方回辗转各地,历经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和百姓的关爱。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