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林
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
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
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
遗编往简应飞去,散入祥云瑞日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谪居在下的众仙们,有幸得以接近龙颜为其服务。
他们欢歌笑语,仿佛能一窥天庭的风采;在皇家宫殿里畅饮美酒,度过了惬意的闲暇时光。
他们离开了故地,不再回归故土,如同漂泊的旅人,一心寄托于仙境般的地方。
他们的诗篇和故事流传出去,仿佛化作祥云,洒落在美好的岁月里。
去完善
释义
《李翰林》的注释:
1. 李翰林: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因曾任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
2. 谪下三清列八仙:指李白被贬谪到人间,成为天上的神仙。三清,道教最高神祇;八仙,神话传说中的八位仙人。
3. 获调羹鼎侍龙颜:指李白获得机会为皇帝服务,贡献自己的才华。
4. 吟开锁闼窥天近:形容李白在宫中写诗时,仿佛能感觉到天的靠近。
5. 醉卧金銮待诏闲:描述李白在金銮殿上饮酒赋诗,等待皇帝的召唤。
6. 旧隐不归刘备国:指李白不愿回到故乡蜀地,因为那里已经成为刘备的国度。
7. 旅魂长寄谢公山:指李白的灵魂长久地寄托在谢公山这个地方。谢公山,位于浙江湖州,是南朝诗人谢朓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8. 遗编往简应飞去:形容李白的诗歌流传后世,如同祥云瑞日一般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如“谪下三清”、“获调羹鼎”、“吟开锁闼”、“醉卧金銮”、“旧隐不归”、“旅魂长寄”、“遗编往简”和“散入祥云瑞日”,展现了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翰林》这首诗描绘了唐朝诗人李白的生活画卷。徐夤(937年-约101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诗风豪放,颇具古风。此诗创作于晚唐五代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此时,大唐盛世已逐渐走向衰落,朝政混乱、战争频仍,民众疾苦。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李白却凭借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徐夤在《李翰林》一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李白的形象:他饮酒赋诗,傲然独立,即使面对困苦和挫折,也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与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赞美李白及其诗歌精神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