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过徐山玉吴仲退来会宿别后作寄

标题包含
道过徐山玉吴仲退来会宿别后作寄
扶舆蹋残照,怀人度青林。 一笑得二妙,坐看西月沉。 短烛摇古碧,华樽湛芳斟。 高歌击唾壶,琅琅出商音。 东风行空山,和以苍松吟。 飘飖洞庭乐,要渺南薰琴。 天地空阔远,岁晚谁知心。 相对成浩叹,忘言拥单衾。 东方忽已白,握别西山阴。 违离未云远,怀思一何深。 常恐蕙帐空,此乐难重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黎廷瑞(1892年-1970年),原名黎景熙,字廷瑞,号竹石山人。广东番禺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黎廷瑞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书法、篆刻、诗词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漫步于夕阳光影之中,怀念的人儿在绿树丛里穿行。 笑对佳景迎来美好时光,静静地观赏落日的霞光。 烛火映照古老的装饰,满杯的美酒散发着清香。 唱起高亢的歌曲敲打着陶壶,声音清脆如同宫商。 春风吹过山野,与青翠的松树共同低吟。 飘散在洞庭湖上的歌声,如南薰琴般悠扬而高远。 世界空旷而又辽阔,年底的时候谁又能理解我的心情呢? 默默无言地相对无言,盖上被褥诉说着深深的感慨。 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挥手告别西山的那一边。 虽然距离并不遥远,但心中的思念却难以忘怀。 常常担忧孤独的床帐中只剩自己,这样的快乐再难寻回。
去完善
释义
扶舆:指地气上升,比喻出游或外出访友。 踏残照:在夕阳的余晖中行走。 青林:绿色的树林。 一笑得二妙:谓同时得到两个好朋友。此处指作者与吴仲退。 坐看西月沉:坐着观赏落下的月亮。 短烛:燃烧时间较短的蜡烛。 古碧:古朴的绿色。 华樽:豪华的酒杯。 湛芳斟:倒满芳香的美酒。 琅琅:形容声音清朗、响亮。 琅琅出商音:指发出像商音般优美激扬的声音。 东风:春风。 和以苍松吟:伴随苍松的低声细语。 飘飖洞庭乐:描绘音乐如同洞庭湖的水波荡漾。 要渺南薰琴:比喻弹奏出悠扬如南风般的琴声。 天地空阔远:天地之间空荡辽远。 岁晚:年底。 浩叹:大声叹气。 忘言:即无言以对。 拥单衾:盖着单薄的被子。 东方忽已白:指太阳从东边升起,天空忽然变亮。 握别西山阴:握着手告别西边的山脚。 违离:分离。 未云远:言离别的时间并不长。 怀思一何深:怀念之情何其深厚。 常恐蕙帐空:担忧朋友远离,相聚之时难以重现。 难重寻:难以再次寻找。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抒情诗中,黎廷瑞通过对山林景色、诗友相聚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恬静怡然的追求和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开篇两句“扶舆蹋残照,怀人度青林”,表达了诗人离开尘嚣,踏着落日余晖,来到绿意盎然的山林之中,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接下来的四句“一笑得二妙,坐看西月沉。短烛摇古碧,华樽湛芳斟”,则生动地描述了与友人在静谧的夜晚共度的欢乐时光:看着西边的月亮渐渐落下,点燃摇曳生姿的蜡烛,共享美酒佳肴,沉浸在欢歌笑语之中。 紧接着,诗人用“高歌击唾壶,琅琅出商音。东风行空山,和以苍松吟”四句,勾勒了一幅悠扬动人的画面:好友们激昂高歌,歌声如激流击石般震撼人心;春风拂过山间,与苍松的和鸣使气氛更加和谐。随后诗人又以“飘飖洞庭乐,要渺南薰琴”两句来形容音乐的飘渺与悠长,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及欢快的气氛。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非一直停留在喜悦之中。在“天地空阔远,岁晚谁知心。相对成浩叹,忘言拥单衾”这四句里,诗人开始反思生活的无常和知己难觅的无奈。在这种心境下,他们的告别显得格外沉重:“东方忽已白,握别西山阴。违离未云远,怀思一何深。”尽管离别并不遥远,但思念却越来越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过徐山玉吴仲退来会宿别后作寄》是南宋诗人黎廷瑞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蒙古侵略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紧张。 在这段时间里,黎廷瑞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曾担任朝官,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选择辞官归隐。在辞官期间,他游历了江南各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吴仲退等人。他们在游历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唱和,共同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政的不满。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黎廷瑞正经过徐山地区。他发现这里的山水景色非常美丽,于是在这里驻足欣赏。此时,他的朋友吴仲退恰好也来到了这里,两人便在徐山相会,共度一夜。在离别之后,黎廷瑞感慨万分,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以表达对吴仲退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