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阴风搅林壑,骤雨倒江湖。
白日不觉没,繁云何处无。
楼吟凉笔砚,溪梦乱菰蒲。
闻说京华甚,污泥入敝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风呼啸掠过丛林,骤雨倾盆倾倒江河。
太阳不知不觉被遮蔽,乌云密布到处都是。
在楼宇之间挥毫书写诗篇,溪边梦境中一片杂乱的水草。
听闻京城繁华盛景,却难逃泥水破屋的困境。
去完善
释义
1. "阴风":阴暗的风,这里形容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
2. "搅林壑":搅动树林和山谷,形象地描绘了风雨吹拂的景象。
3. "骤雨":突然降临的大雨。
4. "倒江湖":指雨水涌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位上涨。
5. "白日不觉没":阳光被乌云遮蔽,显得暗淡无光。
6. "繁云":浓密的云层。
7. "楼吟":在楼上吟咏诗歌。
8. "凉笔砚":笔墨砚台在凉爽的气候下感觉更舒适。
9. "溪梦":在溪边做梦幻般的遐想。
10. "乱菰蒲":指水边的菰草和水中的蒲草被风吹乱,表现风雨肆虐的场景。
11. "闻说":听说。
12. "京华":京城,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13. "甚":非常。
14. "污泥":泥浆,形容道路泥泞不堪。
15. "敝庐":破旧的房子,这里是作者自指居所。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阴风”开篇,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景象。接下来的“骤雨倒江湖”则进一步强调了这场大雨的磅礴气势。两句诗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力量的壮观画面,令人叹为观止。而“白日不觉没,繁云何处无”则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忧虑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场大雨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穿插了对人类生活的担忧,使这首诗具有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接下来,诗人从个人感受出发,描绘了雨中登楼的情景。“楼吟凉笔砚,溪梦乱菰蒲”两句展示了诗人在雨中抚笔抒怀的心境,同时通过“凉”和“乱”这两个词来传达自己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体验。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又与外部环境相呼应,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
在最后两句“闻说京华甚,污泥入敝庐”中,诗人提及了京城中的情况。这里的“甚”字传达了诗人对京城中恶劣环境的震惊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美好向往。结尾处的“污泥入敝庐”则是一个富有寓意的象征,意味着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秋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秋雨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雨》是南宋诗人虞俦在淳熙年间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秋雨过后田园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淳熙年间(1174-1189年),正值南宋孝宗赵昚统治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步繁荣。虞俦在这个时期担任了一些地方官员,如江西安抚使、湖南转运判官等职,他对民间疾苦和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民生关怀的诗篇。
在淳熙年间,南宋王朝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恢复经济和文化,但边疆问题仍然十分严重。金国时常南侵,给南宋百姓带来很大的困扰。虞俦在任职期间,曾致力于加强边境防御和建设,以保障民众的安全。他的诗歌作品中,也反映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