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梅
落落丰标霁月怀,棱棱寒碧隔风埃。
耿恭也有孤高节,岂但苏郎囓雪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品格如同霁月一样洁白无瑕,清高的气质就像寒冷的碧绿不被尘埃沾染。
即使是历史上的勇士也有他们坚守的气节,不仅仅是苏东坡在雪地中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丰标:风度仪表,这里指竹子的外观特点。
2. 霁月:雨后初晴的明月,这里比喻竹子的高洁品质。
3. 棱棱:尖锐的角或线,这里形容竹叶的尖锐形象。
4. 寒碧:寒冷的绿色,这里描绘竹叶的颜色。
5. 风埃:风中的尘埃,这里表示环境。
6. 耿恭:古代东汉将领,这里用他来比喻竹子的坚韧品质。
7. 孤高节:独立的、高尚的品质,这里形容竹子的高尚品质。
8. 苏郎: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此处借指苏东坡在《赠王仲素寺丞》中提到的啮雪的故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竹梅”为题,诗人通过描绘竹子和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首句“落落丰标霁月怀”,描述了竹子笔直、挺拔的姿态,如同雨后天晴的月光一般明亮。这里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高尚品质和对理想的追求。
次句“棱棱寒碧隔风埃”,刻画了梅花在寒风中依然傲然挺立的英姿,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坚韧不屈的精神。
第三句“耿恭也有孤高节”,引用典故,赞扬了耿恭坚守信念,不畏艰险的品质。这里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品质和信念与古人相比,表明自己也有着同样的品质。
尾句“岂但苏郎囓雪来”,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会像苏轼一样勇敢地面对,毫不动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梅》是明朝诗人李龙高的代表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在这段时间里,李龙高因才学出众而受到世人的瞩目。他在诗歌、散文等文学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作品多表现出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这个时期,明朝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日益僵化,许多文人士子开始对社会现实产生不满。他们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因此,李龙高的诗作《竹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竹梅品质的赞美,通过对竹梅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坚贞不屈、高洁傲岸的品质和理想。这种品质既体现了他对自身品格的要求,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