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左康叔知府韵题龟溪左顾亭
风下疎櫺月下溪,愁边拓尽剖藩篱。
平生漫说江湖客,未解人间手不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轻拂过稀疏的格栅,月光洒在溪水上,忧愁在心头如开垦田地般不断扩展,使原本的内心束缚一一被打破。
人生漫长,总是以江湖为家,虽然了解世界之大,但仍无法掌握生活中的诸多奥秘。
去完善
释义
1. 疏櫺:指稀疏的栏杆。这里用来描绘风景,表达诗人站在高处,看到美丽的风景和远处的美景。
2. 愁边:在忧愁的边缘上。
3. 拓尽:完全扩展。这里指尽兴地欣赏景致。
4. 剖藩篱:打破束缚,进入自由的境地。这里形容心境豁然开朗的感觉。
5. 漫说:随意谈论;无端谈起。
6. 江湖客:指漂泊不定的人。这里诗人自喻。
7. 解:明白,理解。
8. 手不龟:语出《庄子·养生主》。原文为“庖丁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意指动作熟练、游刃有余。这里是说虽然已经熟悉并掌握了社会生存之道,但是仍难以解决人生的困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龟溪左顾亭时的所见所感。首先,“风下疎櫺月下溪”这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疏櫺是形容竹子稀疏的词语,这里可以理解为竹子摇曳在微风中的样子;月色洒满溪流,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下来,“愁边拓尽剖藩篱”则表现出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却仍感到一丝忧愁的情绪。他尝试通过观赏美景来排解忧愁,但却发现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平生漫说江湖客,未解人间手不龟”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反思。他作为一个经常在江湖中游走的文人,以为已经看透了世事,但实际上还是不能做到处事圆滑、八面玲珑,还是会因为人间的琐事而感到困惑和挣扎。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左康叔知府韵题龟溪左顾亭》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当时袁说友任温州通判,负责地方政务和民生事务。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袁说友正处在他人生的低谷。他虽然学识渊博,才情出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而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袁说友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官员,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他深感忧虑和痛心。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袁说友来到龟溪左顾亭,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五言古诗。他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龟溪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