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树上鸣唱的黄莺似乎也在为她流泪,新的泪痕叠加着旧的泪痕。整个春天的时光里,鱼和鸟都没有任何信息传来,隔着千里的关山,令人在梦中都感到心伤。
她无语相对,面对的是满溢美酒的杯子。安排好了痛苦的时光直到黄昏来临。刚刚才能点燃灯火,又见雨滴敲打着梨花,她紧紧地关闭了门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枝上流莺:形容黄莺在树枝上啼鸣。
2. 和泪闻:一边流泪一边倾听。
3. 新啼痕间旧啼痕:新的泪痕与旧的泪痕交织在一起。
4. 一春:整个春天。
5. 鱼鸟无消息:指没有收到任何音信。
6. 千里关山劳梦魂:比喻相隔千里,只能梦里相见。
7. 对芳尊:面对美酒。
8. 安排肠断到黄昏:安排好自己孤独地度过漫长的黄昏。
9. 甫能炙得灯儿了:刚刚把油灯点燃。
10. 雨打梨花深闭门:形容春雨中的梨花飘落,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孤寂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以流莺的哀鸣、旧啼痕与新啼痕的对比,寓情于景,生动地描绘出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深切情感。一春鱼鸟无消息与千里关山劳梦魂句,不仅抒发了她期盼音信未果的失落之情,还展现了她与远方亲人两地相隔的现实状态。接下来的一无语,对芳尊至结尾,通过对女子黄昏时分的无言独酌、灯灭门闭的场景刻画,进一步表现出女子的孤寂与哀怨。整首词运用细腻的笔触,渲染出浓郁的愁绪氛围,堪称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这首词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作品。据学者研究,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07年,即宋徽宗时期。此时,北宋王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军事不振等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一年里,秦观因受贬谪而离开了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来到浙江一带任职。这一时期,他的生活并不如意,心情郁闷,因此在这首词中流露出深深的哀愁之情。词中提到“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情景。
此外,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太平。一方面,金兵多次侵扰北宋边境,导致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国内政局动荡,农民起义频发,社会矛盾激化。这些都为秦观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