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晚渡呼舟急
晚渡呼舟急,寒日正苍茫。西兴浦口云树,真个是吾乡。闻□蜗庐好在,小圃犹存松菊,三径未全荒。收拾桑榆景,蓑笠换金章。珥金貂,拥珠履,在岩廊。回头万事何有,一枕梦黄粮。十载人间忧患,赢得萧萧华发,清镜照星霜。醉倒休扶我,身世永相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船儿匆匆起航,寒冷的太阳映照着苍茫的江水。那西兴浦口的云树,犹如故乡的风景。听说我那简陋的蜗居仍在,小小的花园还保留着松菊,昔日的家园还没有完全荒废。珍惜这夕阳的美景,抛弃了蓑衣和斗笠,换上了金光闪闪的朝服。戴上了金貂,穿上了珠履,踏上了朝廷的殿堂。回顾一生波折,仿佛只是黄粱美梦一场。十年的世事磨难,换来满头白发苍苍,铜镜里映照着岁月的痕迹。醉意袭来时无须扶我,愿身心俱忘却世间烦忧。
去完善
释义
1. 水调歌头:词牌名。
2. 李光:南宋诗人。
3. 呼舟急:呼唤船只尽快过来。
4. 寒日:寒冷的日子。
5. 西兴浦口云树:指诗人在西兴浦口的景象。
6. 真个是吾乡:确实是我故乡的地方。
7. 闻□蜗庐:听说我的简陋房屋还在。蜗庐,形容房屋狭小。
8. 小圃犹存松菊:小块菜地还保留着松树和菊花。
9. 三径未全荒:我家门前的小路还没有完全荒废。三径,指陶渊明家的三条小路。
10. 收拾桑榆景:形容晚年的生活。桑榆,日落时分的太阳余光。
11. 金章:古代官员的金色印章。这里指地位显赫。
12. 珥金貂:珥,佩戴。金貂,古代皇帝的头饰。这里指李光担任高官。
13. 拥珠履:珠履,指贵族穿的鞋子。这里指与权贵交往。
14. 在岩廊:在朝廷任职。岩廊,指朝廷。
15. 一枕梦黄粮:比喻短暂的人生。黄粮,即黄粱梦,指梦境。
16. 十载人间忧患:指过去十年的困苦遭遇。
17. 赢得萧萧华发:因忧虑而头发变白。萧萧,形容白发。
18. 清镜照星霜:用明镜照出自己的年纪。星霜,岁月。
19. 身世永相忘:将个人经历与世间烦恼永远抛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作者李光,字泰发,南宋爱国词人。他的词作品气魄宏大,格调高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在这首《水调歌头·晚渡呼舟急》中,李光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晚渡呼舟急,寒日正苍茫”,开篇即描绘了作者身处环境,虽天气寒冷,但他依然保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他在南宋末年复杂政治局势下的生活写照,表现了他的责任担当和坚定信念。
“西兴浦口云树,真个是吾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思乡之情在他心中如同一片云树,根深蒂固。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将个人情感与家国之忧紧密相连。
“闻□蜗庐好在,小圃犹存松菊,三径未全荒”,这一句中,诗人提到了自己的家,虽然简朴,却充满了浓厚的家乡气息。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这些美好的画面,使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收拾桑榆景,蓑笠换金章”,诗人以桑榆为喻,表达了对自己的期许和对未来的憧憬。他认为只要努力拼搏,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句词既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又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与执着。
下阙中,“珥金貂,拥珠履,在岩廊”,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与担当。他希望自己能在国家大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回头万事何有,一枕梦黄粮”,诗人用“黄粱梦”的典故,警示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过于计较过去的得失。他强调人生短暂,应该活在当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十载人间忧患,赢得萧萧华发,清镜照星霜”,这里诗人回顾了过去十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及这些经历给他带来的身心变化。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定信念,勇敢地面对现实。
最后,“醉倒休扶我,身世永相忘”,诗人用酒醉的形象,传达出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他希望自己在醉梦中忘却世俗的烦恼,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总体而言,这首词展示了李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卷,使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水调歌头·晚渡呼舟急》是南宋著名文人李光的词作。李光(1078年-1159年),字泰发,号转物老人,浙江上虞人,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李光在宋朝历任崇政殿说书、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后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贬谪出京,流放至海南、广东等地。他一生充满坎坷波折,但始终坚守节操,爱国忧民。
在这首《水调歌头·晚渡呼舟急》中,李光描绘了自己被贬后的一次江边晚渡的场景。当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外患不断,朝政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光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晚渡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