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月九日

标题包含
九月九日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Tiamo朵曼💞
去完善

译文
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秋天的最后一季月亮逐渐变暗。菊花在傍晚时绽放出浓烈的香气,茱萸则早早地散发出抵御寒冷的气息。浓重的寒霜使得老鹰远离,大雾使得南飞的雁群飞行困难。谁会想起龙山之外,那里的景象已经变得萧瑟和荒凉,边疆的战事也已渐渐平息。
Tiamo朵曼💞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指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2. 三秋:农历秋天三个月,即七月、八月、九月。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 3. 菊花:一种花卉,一般在秋季盛开,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 4. 晚气:傍晚时的气象。 5. 萸房:茱萸的花朵,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果实呈红色或黄色,古人常用茱萸来驱邪避疫。 6. 鹰击远:形容鹰在高空中飞翔。 7. 雾重:雾气重的意思。 8. 雁飞难:大雁在雾气重的情况下难以飞行。 9. 龙山: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这里可能是借指一个遥远的地方。 10. 萧条:荒凉、冷清的意思。 11. 边兴阑:边境上的战事已经平息。
Tiamo朵曼💞
去完善
赏析
《九月九日》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的景象。首联“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点明了重阳节这一特定的节日氛围,通过“秋月残”的形象化描写,传递出秋天的萧瑟气息。接着的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进一步渲染了重阳节的景象,凸显了菊花、茱萸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重阳节植物所带来的温馨气氛。颈联“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则描绘了重阳节的天气特征:霜浓雾重,这种特殊的气候使得苍鹰搏击远方,大雁飞行艰难,从而使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悲壮的氛围。尾联“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则寄托了诗人的哀思,表达了他对遥远边疆战士生活的关切之情,也暗示了国家边疆的紧张局势。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特定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将自然景色与战争背景融为一体,流露出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操。
Tiamo朵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九日》是唐代诗人崔善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当时正值唐朝盛世,经济繁荣,文化兴盛,诗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崔善为作为一名文人墨客,他的生活际遇可以说是波澜不惊。他在宫廷里担任着御史大夫一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举止。虽然地位显赫,但他并未沉溺于权贵之中,而是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兴亡。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个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国力强大,四海升平。然而,随着皇帝的昏庸无道,朝廷内部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政治斗争激烈。这些都为崔善为的诗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Tiamo朵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