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之语义荣司谏为其

标题包含
潘叔愚诗有归家更读万卷书之语义荣司谏为其
弟见史贤文学饱,意欲书卷穷探讨。 兄知纸上道不真,为弟谈禅说枯杭。 弟兄游戏作三昧,妙语生风洗烦恼。 头钻故纸在百痴,口纸谈禅痴不少。 冥冥道妙不容声,口语文收俱未了。 虽然公岂不解此,慧力纸人先洞晓。 暂借北山葛藤话,诱引群生入深渺。 云堂齐散归时想,自把万缘俱一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弟弟看到史书和诗词学得很扎实,想要通过书本继续深入研究。哥哥知道书本上的道理不真切,于是给弟弟讲述禅宗的故事来启发他。兄弟俩以游戏的心态交流心得,用美妙的语言消除烦恼。埋头钻研古籍可能显得有点笨,谈论禅宗道理时也难免痴迷。深沉的道义无法言喻,口头和文字都无法完全表达清楚。尽管这样,老师您应该能理解这个道理,因为您的智慧早已洞察一切。让我们暂时借用北山的葛藤故事,引导众生进入深邃的境界。等到云堂的人们散去,我们要把所有的杂念都清除掉。
去完善
释义
1. 潘叔愚:北宋诗人潘大临的侄子,以字行世。 2. 义荣司谏:南宋学者程义荣,曾任国子监司谏一职。 3. 郑刚中: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河南荥阳人。 4. “弟见史贤文学饱”中的“史贤”指潘叔愚,此处作者称潘叔愚饱览群书; 5. “意欲书卷穷探讨”,表示潘叔愚有志于深入研究典籍; 6. “纸上道不真”是指知识学习仅靠书本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 7. “为弟谈禅说枯杭”是指程义荣教导潘叔愚不要过分沉溺于文字学习中,要关注内心修养与禅宗思想; 8. “兄弟游戏作三昧”中的“三昧”是佛教术语,意为离一切杂念,专心致志; 9. “妙语生风洗烦恼”是说他们的交流如清风拂面,使人心情舒畅; 10. “头钻故纸在百痴”,描述了有些人只知道埋头苦读,却对学问无所领悟的现象; 11. “口纸谈禅痴不少”是反讽那些过于强调书本知识而忽视内心修养的人; 12. “冥冥道妙不容声”,表达了古人对于真理的认识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13. “口语文收俱未了”表示口头和文字表述都难以尽述其中的道理; 14. “虽然公岂不解此”,意思是说程义荣当然懂得这些道理; 15. “慧力纸人先洞晓”是对程义荣的赞美,认为他的智慧可以让他比他人更早地理解这些道理; 16. “暂借北山葛藤话”中的“北山”指的是佛教名山五台山的北峰,这里借喻禅宗道场; 17. “诱引群生入深渺”是称赞程义荣引导众生进入更高深的佛法修行; 18. “云堂齐散归时想”中的“云堂”是僧众聚集听讲的地方,这里指禅修场所; 19. “自把万缘俱一扫”形容了修行者在摒除杂念之后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学术与生活的哲理诗。诗人以潘叔愚的诗词为引子,描绘了兄弟之间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理解的不同态度。哥哥认为知识源于实践而非仅仅书本,而弟弟则致力于从书籍中获取智慧。两人通过交谈来化解彼此的思想矛盾,找到共同的理解。尽管知识渊博,但诗人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渴求理解更为深奥的道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如何努力将这种深刻的见解传达给大众,引领他们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刚中的作品,创作于12世纪中期。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氛围浓厚,文人墨客抒发家国情怀的诗歌作品盛行。 郑刚中当时任官职于临安(今杭州),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力图实现民族复兴和百姓安康。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赞扬潘叔愚的诗句“归家更读万卷书”,表达了自己对学识、修养以及家国情怀的强烈认同。 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矛盾加剧,金国入侵使国家危机四伏。在面临严峻局势的情况下,郑刚中对家乡热土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忠诚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以诗言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