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伯成画竹道傍人家作雨势
可但文翁会写真,典型今见一枝新。
含风带雨萧然意,共看林宗垫角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翁擅长写实景象,今天我们见到这一幅生动新颖的画面。
画面上带有风雨飘摇之感,也带着潇洒之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好的景象,就像林宗当年微微垫起头巾那样投入其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文翁:即郭文老,郭伯成的字。此处指画家本人。
2. 写真:真实反映原物形貌的绘画作品。
3. 典型:典范,标准。此指画家笔下竹子的形貌。
4. 一枝新:比喻画中新生之竹。
5. 含风带雨:形容竹子在风中摇曳、雨中挺立的姿态。
6. 萧然意:一种肃穆而苍茫的气氛。
7. 林宗:即郑玄,东汉著名经学家,此处借指书法家、诗人李纲。
8. 垫角巾:古人头巾的一种款式,表示隐居生活。这里借指郭伯成和李纲均具有隐逸之志。
去完善
赏析
《题郭伯成画竹道傍人家作雨势》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雨中竹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画家技艺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首句“可但文翁会写真”,意为画家郭伯成的画技高超,能将竹子生动地呈现在纸上。这里的“文翁”指的是汉朝的文人画家文同,他的画技被誉为当世之冠。用“文翁”来比喻郭伯成,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高度评价。
次句“典型今见一枝新”,指出郭伯成的画作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新颖之处。这里的关键词是“典型”,意味着郭伯成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赋予了画作新的生命力和个性。
第三句“含风带雨萧然意”,描述了画中竹林在风雨中的景象。“含风带雨”形象地勾勒出了竹叶在风中摇曳、雨滴打在竹竿上的场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萧然意”则传达出作者面对这幅画面时的心境,即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
末句“共看林宗垫角巾”,引用了一个典故。东汉时期的名士郭泰(字林宗)因才华出众而被世人所敬仰,他常头戴角巾以示清高。此处用郭泰的典故,意在表达对郭伯成这位画家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画家与古人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的描绘和评价,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高雅品味。同时,诗中还蕴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人文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郭伯成画竹道傍人家作雨势》是南宋著名诗人、学者胡寅在公元1150年创作的一首诗。胡寅出生于北宋末年,南宋初期,他目睹了金兵入侵中原的战火,家破人亡,流亡江南。而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在公元1150年左右,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个时期的人们。尽管当时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但北方的战乱仍在继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切,同时他也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作出贡献。
郭伯成的这幅画描绘了一幅雨中竹林的景象,道傍人家在风雨中显得格外宁静。这种景象触动了胡寅的心灵,使他想起了家乡的竹林和自己的亲人。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渴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