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草草园林作洛川。
碧宫红塔借风烟。
虽无金谷花能笑,也有铜驼柳解眠。
春似旧,酒依前。
何妨倚杖雪垂肩。
五陵侠少今谁健,似我亲逢建武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草构建的园林仿若洛水河畔的美景,
碧瓦红墙在轻风中若隐若现。
虽然没有金谷园的花盛开如笑,
但铜驼柳依然婆娑,让人轻松入梦。
春光依旧,美酒依旧,
不如倚着竹杖,让雪花飘落在肩头。
那些曾经的五陵少年如今何在?
像我一样在这建武年间再次相遇。
去完善
释义
1. 草草:简易的,不讲究的。
2. 洛川:中国陕西省洛南县的一条河。这里应该是指园林的形状如洛川之曲折。
3. 金谷: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庄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这里用以形容园林之美。
4. 铜驼:铜驼巷,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以青铜驼像得名。这里用来描述园林内的柳树景色。
5. 五陵:这里应该指的是西安的五陵山,为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6. 建武年:东汉中光武帝刘秀的年号,这里应该是作者用来表示一种理想的太平盛世。
去完善
赏析
《鹧鸪天》是南宋词人朱敦儒的一首描绘洛阳风光的词。上阕写洛阳的风景,草草园林犹如洛川,碧宫红塔在风中若隐若现,虽然不像金谷园的花那么灿烂,但铜驼柳依然让人陶醉。下阕写春天的景色依旧,酒意仍在,诗人倚杖而立,雪花飘落在肩膀上。最后两句感叹如今的五陵侠少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英武,就像我亲自遇见的建武年间的人物一样。整首词以洛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南宋词人朱敦儒的一首名篇。此词作于公元1147年(绍兴十七年),朱敦儒时年五十二岁。
在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朱敦儒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他曾在年轻时立志报国,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抱负。在这首词中,他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国事的忧虑。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统治者沉迷享乐,无视民生疾苦。朱敦儒对此深感痛心,他在词中借鹧鸪之口,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胸怀壮志,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