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心三首

标题包含
秋心三首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清朝中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改革家,被誉为“文坛泰斗”。 他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以其深刻的...查看更多
rono杜
去完善

译文
其一 秋日心绪如潮水般翻涌,但逝去的秋日灵魂无法再被招唤。 带着些许冷漠的郁金香缠绕在手臂上,如同亭亭玉立的古代玉佩佩戴在腰部。 寒冷肃杀的西北边陲,是谁在挥动宝剑?东南边的箫声此起彼伏。 夜幕下的星空犹如无数的灯火,一轮明月挂在树梢。 其二 突然被任命为朝廷官员,在众人之中我依然觉得自己无足轻重。 新结识的朋友如春日里的云朵匆匆而过,老一辈的朋友却像夜雨一般湿润我的心灵。 面对许多未解的问题,天问仿佛有了回应,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阴符理论在我手中失去了作用,无法应对这繁重的政务。 早晨醒来,看着客居的户口册,我感慨万千,那里记满了来自湖南、四川等外地的人们。 其三 我思念的人在何处呢?心中的灵气仿佛要化为云雾。 银河中的道路虽然繁多,却又不知通向何方。古老的寒花在土壤中被侵蚀,这里也许就是我最后的归宿。 在某山水之间掩埋着我的姓氏,那曾经陪伴过我的发簪和玉佩已被世人遗忘。 站起身来看向窗外的楼阁,那深邃的星空,或许就是你所处的地方。
rono杜
去完善
释义
1.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漠漠形容郁金香的繁茂;亭亭形容古玉佩的精美。都是用来赞美女子的装饰。 2.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这句诗描绘了西北战场的气氛和东南地区的和平景象。 3.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这里的“天问”指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有规律可循;“阴符”是古代道家修炼的一种方式。 4.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这句表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rono杜
去完善
赏析
《秋心三首》以咏物抒怀的笔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施展才华、忧国忧民的感情和抱负。首篇描述了秋天的形象:浩渺如海的愁绪如潮水般起伏,无法找到它的根源。诗句中的“郁金香”和“古玉佩”,既描绘出秋天特有的景象,又隐喻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次篇则表现了诗人来到京城的感慨。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诗人心怀忧虑,深感自己难以融入其中。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诗人感到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应对现实的压力。然而,他并未放弃希望,仍然坚定地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所在。 末篇则进一步探讨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他希望自己的才情能够化作一朵祥云,然而现实的道路却如一颗冷落的寒花,充满了艰难与挑战。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坚定信念,勇敢地走向未知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全诗感情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歌造诣。
rono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心三首》是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所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借助于秋天景物,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社会矛盾激化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内心忧虑和愤懑之情。 在创作此诗时,正值龚自珍科考失利,人生陷入低谷。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不顺。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清王朝已经逐渐走向没落,各种矛盾日益尖锐,民生疾苦不断加剧,这使得有着强烈忧患意识和政治抱负的龚自珍深感忧虑。 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样的境遇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对国家的担忧。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些都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关切。
rono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