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武侯道中 其二
先生龙卧此山丘,宇宙曾经几运筹。
一自英雄三顾后,至今车马不曾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师如同潜伏的龙在这座小山丘上,这天地曾经历过多少谋划和运筹。自从有英雄来拜访过他之后,直到现在依然络绎不绝的车马未曾停歇。
去完善
释义
1. "龙卧":比喻诸葛亮出仕之前在隆中的隐居生活。
2. "此山丘":指隆中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南漳县、宜城市交界处。这里曾是诸葛亮的故居。
3. "宇宙":即天地万物,在这里指的是整个国家、社会的事务。
4. "几运筹":多次思考、筹划,形容诸葛亮为国家治理尽心尽力。
5. "一自":自从。
6. "英雄":指刘备。
7. "三顾":指刘备三次造访隆中,拜访诸葛亮的故事,这个典故被称为“三顾茅庐”。
8. "车马":代指来访的游客。
9. "不":同"无"。
10. "曾":表否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未曾"。
11. "休":停止,歇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诸葛亮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诸葛亮隐居的山丘和他为国家大事运筹策划的形象,表达了对他智慧和功绩的赞美。同时,通过提到刘备三顾茅庐以及现在仍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祭拜,强调了诸葛亮的崇高地位和历史影响力。整首诗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武侯道中 其二》是宋代诗人邹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4年,即宋朝太宗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邹浩正任职地方官吏,身处基层、治理百姓。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体察民情,关注民生疾苦。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民众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同时,此时间段内,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势之中。外有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虎视眈眈,内有农民起义及内部权力斗争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邹浩作为一名士大夫,既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又深感无奈与无力。于是,他将这些情感寄托于对古人智慧的向往,借颂扬诸葛亮的事迹,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期许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