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余病不能蔬食惧有五味口爽之责作诗自戒

标题包含
余病不能蔬食惧有五味口爽之责作诗自戒
君不如屈大夫,夕餐但秋菊。 又不如颜平原,未昼且食粥。 虽知舌本欠滋味,颇觉和气实其腹。 痴人要盈余,椒有八百斛。 钱有一百屋,鼎俎涴腥膻。 杯盘眩红绿,四方采珍异。 亦未极所欲,宁知下箸处,但有一饱足。 坐偿姓命债,百死有未赎。 何如野僧饭,晚菜下脱粟。 撞钟撃鼓坐高堂,童奴唱饭来相续。 竹间新笋大如椽,树头老耳肥于肉。 亦不见蟹躁扰,亦不见牛觳觫。 石郎爱惜韭萍虀,晋侯睥睨熊蹯熟。 以此相重轻,于君未为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山人,祖籍寿州(今安徽寿县)。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诗人。 吕本中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吕本中自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您比不上屈大夫,傍晚只尝秋菊餐。 还不如颜平原,天没亮先吃粥。 我明白您的舌头有些乏味,但也觉得这样的饮食能带来舒适的感觉。 愚蠢的人追求的是多余的东西,比如有800石的胡椒。 钱财堆满100间屋子,却无暇顾及厨具的油腻和污秽。 盘子上的菜肴五颜六色,四处寻找各种珍稀食材。 尽管还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您可能并不清楚下筷子的地方,只是想饱餐一顿。 您在餐桌上花光了所有的时间,为了那些难以抵偿的生命债务。 相比之下,乡下的僧人倒是过得自在。晚上是简单的饭菜配上粗茶淡饭。 在高大的寺庙里,和尚们敲钟击鼓,孩童们忙着传递食物。 他们吃着新鲜的竹笋,如同房梁一样粗壮;树梢上结的老木耳比猪肉还要美味。 你不会看到螃蟹急得团团转,也不会看到牛肉痛苦不堪。 石匠们珍惜韭菜酱,而贵族们则把目光投向了炖熟的熊掌。 这样的价值观是无法相互理解并衡量的,这并不是对您的祝福。
去完善
释义
1. 余病不能蔬食:我生病了不能吃蔬菜,这里“余”是吕本中的自称。 2. 惧有五味口爽之责:害怕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身体不适。这里的“五味”指代各种美食,“口爽”指的是口腔里的不适感。 3. 屈大夫:即屈原,古代楚国人,曾担任左徒一职,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杀。 4. 夕餐但秋菊:意指只吃菊花这样的清淡食物。 5. 颜平原:即颜之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他曾写《颜氏家训》提倡过简单的饮食习惯。 6. 和气:和气的意思是温和、和气生财等寓意,这里表示饮食健康,脾胃调和。 7. 痴人:这里指贪食之人。 8. 椒有八百斛:意指有很多辣椒,“椒”在古代一般指代辣味调料。 9. 一百屋:形容储存在很多房间的食物。 10. 鼎俎:古代的烹饪用具。 11. 汙腥膻:沾染了鱼腥味的器具。 12. 杯盘眩红绿:形容食物的颜色丰富,看起来使人目不暇接。 13. 四方采珍异:各地搜罗来的美味佳肴。 14. 下箸处:筷子夹东西的地方。 15. 坐偿姓命债:由于吃得过多,而损害身体健康。 16. 百死有未赎:即使死去多次也无法弥补对身体的伤害。 17. 竹间新笋:竹林中新长出的竹笋。 18. 童奴唱饭来相续:家里的小仆人把饭端上餐桌。 19. 韭萍虀:切碎的韭菜末拌着蒜蓉,一种简单的素食菜品。 20. 晋侯:春秋时期的晋国诸侯,这里应该是指晋文公。 21. 睥睨:斜着眼睛看,含有轻视的意思。 22. 熊蹯:熊掌,这里用来代表美味的肉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余病不能蔬食惧有五味口爽之责作诗自戒”,作者是宋代诗人吕本中。从标题可知,这是作者因病不能正常饮食,以诗劝诫自己遵循清淡的饮食原则。 首联诗人将自我形象比拟为屈大夫(屈原)和颜平原(颜杲卿),借古人之例抒发自己的决心。屈原被贬江南,借食菊花表达志趣;颜杲卿被捕幽州,节令煮粥度日子。诗人表示,要学习他们的坚韧精神,坚守节制饮食的原则。 颔联描述自己的食欲逐渐减弱的情况。虽然舌头缺少滋味,但腹部却感受到身心的平和之气。 颈联揭示世间饮食百态。有人痴贪美味佳肴,收藏众多的椒和食物;有人耗费巨资,却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欲望。这些繁华景象都与诗人无关,他只想守住一餐的温饱,以免身负生命债务,无法弥补。 诗人认为,与市井富人的餐食相比,野僧简朴的晚餐更为可贵。家僮在堂前敲钟击鼓,唤起饥饿的感觉,一句“童奴唱饭来相续”体现了诗人淡泊的心性。 接下来的几联里,诗人描绘了翠竹间的竹笋、树头的老耳等简单食材,这些都让人感受到自然生活的美好。没有螃蟹的躁动,也没有牛肉的恐惧,这就是诗人心仪的饮食之道。而石郎对韭菜的喜爱,以及晋侯对熊掌的兴趣,都不能成为诗人追求的目标。毕竟,过于重视食物的种类和口感并不一定是幸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展示出诗人独到的饮食观念。他渴望回归简朴的生活,抵制物质诱惑,为自己守护一份宁静与安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