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 洞庭秋月
洞阔乾坤日夜浮,月明天净最宜秋。
何人独卧清风里,万顷烟波一叶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洞敞亮天地间,月光皎洁最适合秋天的夜晚。有谁独自躺在清风之中,一艘小舟航行在浩渺的水面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2. 乾坤:指天地之间,广义的世界。
3. 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指从大气中散发的气流,有冷、热、干燥、湿润等属性。
4. 烟波:指雾气弥漫的水面或湖面。
5. 万顷:形容面积大,此处借指广阔的湖面。
去完善
赏析
此诗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与浩瀚,体现了天地间浩渺的景致。首句“洞阔乾坤日夜浮”形象地展现出洞庭湖的宽广无边,使得天地间的广阔景象尽现眼前。接下去的“月明天净最宜秋”则强调在明亮的月光下,秋天的洞庭湖显得格外宁静、美丽。第三句以问句的形式提出:“何人独卧清风里?”暗示读者思考那独自在明月清风之中的人是谁,凸显出画面中的孤寂之感。而最后一句“万顷烟波一叶舟”则以一叶小舟在万顷烟波中孤独航行,将孤寂之感进一步延伸,使整幅画卷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这首诗以其深沉的笔触,通过对景色细腻入微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孤独的深刻理解和独特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 洞庭秋月》是宋代诗人喻良能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代。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而诗词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当时喻良能曾任武学谕、国子监丞等职,他亲眼目睹了封建官僚的腐朽和黑暗,这使得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由于喻良能才华横溢,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朝廷高官。然而,他在任期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秉公办事,不阿谀奉承,因此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人生起伏中,喻良能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
同朝代的文人墨客们热爱文学创作,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喻良能的诗文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赞誉,成为了宋代诗词的代表之一。《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 洞庭秋月》这首诗正是喻良能在目睹洞庭湖月色的美丽景致后,结合自身对时代的感悟,抒发内心情感的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