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标题包含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羇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鴈,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朝中叶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今夜,分隔五地的我们共同仰望着同一轮明月,想必都会忍不住落下思乡的泪水,那一份眷恋故乡的心情是完全相同的。
去完善
释义
吊影:形影相吊,形容孤独;千里鴈:比喻兄弟分隔遥远;九秋蓬:秋天的蓬草,随风飘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每一句都饱含着诗人对家人和故乡的思念。开篇描绘了时代的苦难和家庭的破碎,奠定了全诗沉郁的基调。“田园寥落干戈后”一句,既是对现实的刻画,也是对家园残破的哀叹。“吊影分为千里鴈,辞根散作九秋蓬”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化了亲人间的分离之苦,增强了感染力。最后两句“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借明月这一传统意象,将五地亲人的思绪紧密相连,展现了真挚而深沉的手足之情与乡愁。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读来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当时白居易正在阌乡县任职。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频仍,致使民生凋敝、田园荒芜。这一年河南地区发生战乱,关内又遭遇饥荒,诗人与兄弟姐妹被迫离散,天各一方。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白居易思念亲人,感怀身世,写下这首饱含深情的诗篇。诗中既有对战乱造成的家国破碎的痛惜,也寄托了游子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