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其实根本不需要再对着池水勤学苦练,不如把那些写满字的绢帛拿来做被子盖吧!
去完善
释义
临池:学习书法;衾裯:被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探讨了书法艺术及其背后的人生哲理。开篇两句点明主题,揭示识字带来的忧患,同时暗示一种超脱的态度。接着作者批评了过分追求草书速度的现象,认为这种做法反而失去了书法的真趣。随后,诗人借石苍舒的例子说明,真正的艺术乐趣在于内心的适意,而非外在的形式。
下半部分进一步阐述了书法的自由精神。“我书意造本无法”一句尤为精辟,体现了苏轼崇尚自然、反对拘泥成规的艺术观。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一种幽默与旷达,他劝诫友人不必过于执着于技巧,而应享受生活本身。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既有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也折射出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堪称一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正处于人生低谷。石苍舒是苏轼的挚友,善草书,建有醉墨堂。此诗便作于苏轼应石苍舒之邀为其醉墨堂所题。彼时东坡居士历经仕途坎坷,对人生有了更深沉的体悟,借观醉墨堂与友人论书之际,抒发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生忧患、至乐的哲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