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江城子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
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拈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
为谁甜。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像故人般亲切,故人如雪花般纯洁,虽然令人喜爱,却也有人嫌弃
去完善
释义
厌厌:安逸舒适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上阕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从黄昏到清晨,细雨转为积雪,诗人独坐陋室,四顾茫然。通过"江阔天低"的壮阔景象反衬出个人的渺小与孤独,"揩病目,拈衰髯"等细节描写更凸显其衰老与落寞。
下阕笔锋一转,回忆往昔做太守时宴饮欢聚的场景,与眼前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结尾处借梅花咏志,以雪喻人,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雪似故人人似雪"一句尤为精妙,既写出雪之纯净,又暗喻故人之情谊,更道出了世间美好事物往往伴随着争议的哲理。
整首词情景交融,今昔对照,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色,在困顿中仍不失旷达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大约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人生低谷,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的困顿使他倍感孤独。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冬日清晨,词人独坐陋室,面对江天一色的萧瑟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孤寂与思念的作品。词中既有对陶渊明高洁品格的追慕,也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
创作此词时,苏轼已过不惑之年,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打击,心境更加旷达而又略带悲凉。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与情趣,借梅花、雪景等意象抒发情怀,展现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