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野趣轩小酌 其二
好山佳月近中秋,不信风光在小楼。
倚尽危栏临静夜,一杯消得许多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优美的山景和月亮接近中秋节的时候,我不相信这美丽的景色只在小楼上出现。
我靠在高楼的栏杆上,看着宁静的夜晚,喝一杯酒就能消除很多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好山:这里指美丽的山脉或风景优美的山区。
2. 佳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或者美好的月色。
3. 中秋: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是家人团聚的时候。
4. 不信:在这里有“竟然不相信”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惊喜之情。
5. 小楼:一般指二三层的小楼房。
6. 倚尽危栏:意指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7. 临静夜:即在寂静的夜晚时刻。
8. 一杯消得许多愁:借指通过喝酒来消解内心的忧虑与苦闷。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言诗中,诗人韩淲以优美而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景。首句“好山佳月近中秋”点明了时间背景,即将临近的中秋时节,意味着月圆之夜即将来临。第二句“不信风光在小楼”则传达了诗人对小楼的赞美,同时也暗示出他眼中的世界不只是高楼大厦,还有那些美好的自然风光。
紧接着,“倚尽危栏临静夜”这一句通过诗人的动作展现了他对美景的欣赏之情。在这里,“危栏”一词表现了诗人所处的高度,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他在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然而,面对这一切,诗人却能保持冷静与从容,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最后一句“一杯消得许多愁”是整首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的心情。这种情感虽然看似消极,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一种成熟的人生态度——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化解内心的困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过野趣轩小酌 其二》是南宋诗人韩淲(biāo)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中期(公元1140年至1209年),这是一个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社会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在创作这首诗时,韩淲正处于中年阶段,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官场任职,后因不满现实而辞官归隐。在他的晚年生活中,他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影响着韩淲的诗歌创作。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与金、西夏等国纷争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期望恢复中原。然而,朝廷的腐朽和民族的矛盾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因此,韩淲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