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任虞卿教授江阴

标题包含
送任虞卿教授江阴
学省穿杨末,江城振羽端。 声名人不忌,仕宦意常宽。 缺月天将曙,孤村岁已寒。 小舟来话别,此道少人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江城振翅高飞。 名声在外不用担心,仕途上心态要放宽。 天际的残月即将破晓,孤村的日子已经寒冷。 在小船上道别,这条路上很少有人陪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穿杨:比喻射中目标,此处指在学术上取得优异成绩。 2. 江城:此处指江阴城。 3. 振羽端:形容才学出众。 4. 人忌:指别人嫉妒。 5. 仕宦:做官。 6. 宽:心胸宽广。 7. 缺月:指不圆满的月亮。 8. 天将曙:即将天亮。 9. 孤村:孤单的村庄。 10. 岁已寒: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11. 小舟:小船。 12. 话别:告别。 13. 此道:指求学为官的道理。 14. 少人敦:很少有人坚持实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任虞卿在即将离别之际的情景和感慨。首联“学省穿杨末,江城振羽端”描述了他们相聚的地方,一个学术气息浓厚的城市,犹如一颗杨树,坚韧挺拔。颔联“声名人不忌,仕宦意常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誉,他名声在外却从不炫耀,追求仕途但又心胸宽广。颈联“缺月天将曙,孤村岁已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冬夜景象,仿佛预示着他们即将面临的分别。尾联“小舟来话别,此道少人敦”则具体刻画了诗人和友人临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任虞卿教授江阴》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南宋乾道三年),正值南宋中期。 在这段时间里,陈傅良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于靖康二年(1127年)考中进士,但在官场并不得意,多次辞官。他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陆游、杨万里等文学大家相交甚密,共同推动着南宋文坛的繁荣。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时期国家分裂,北方被金国占领,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虽然表面上保持了和平,但金国的压力使得南宋朝廷不得不加强国防建设,大力发展经济。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多关注国家兴亡,希望通过文化力量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因此,陈傅良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任虞卿教授的担忧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