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王兴之提刑

标题包含
挽王兴之提刑
四海王詹事,传家有象贤。 宦情尘滓外,风谊典刑边。 遗爱依前郑,群居得少连。 生平才乐此,一梦涕潸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2. 王詹事:指王兴之,曾任提刑官职。詹事是古代官职名,负责侍奉皇帝及其家族。这里用王詹事代指王兴之,表示对他的尊敬。 3. 传家:把家族的事业、传统传授给后代。 4. 象贤:意指继承祖先的德行。这里是指王兴之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品德。 5. 宦情:指做官的意愿。 6. 尘滓:尘埃污浊之物,比喻世俗纷扰。 7. 风谊:即风度、情谊,形容人的品格。 8. 典刑:即典型、典范,此处指王兴之为楷模。 9. 遗爱:留下仁爱。这里是指王兴之在任期间留下的仁爱事迹。 10. 依前郑:依,依赖;前郑,指春秋时期的郑国。这里是指郑国的繁荣景象,借以赞美王兴之治理有方。 11. 群居得少连:群居,共同生活;少连,即孔子的弟子子张。这句话意思是,与王兴之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得到了他的教诲和帮助。 12. 平生:一生。 13. 才乐此:才,才华;乐此,乐于此事。这句话是说,王兴之一生都沉浸在为官为民的事业中。 14. 一梦:指生命的终结。 15. 涕潸然:流泪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王兴之的诗。诗人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德和家风,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开篇“四海王詹事,传家有象贤”,突出了王兴之家族显赫的地位和优秀的家风传承。接下来的诗句“宦情尘滓外,风谊典刑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超脱世俗名利、坚守道义的敬仰。同时,通过提及“遗爱依前郑,群居得少连”,诗人将友人与古代贤人相提并论,表达出对其品德的高度赞誉。最后,诗人用“生平才乐此,一梦涕潸然”收尾,感慨与友人生前的快乐时光已成追忆,如今唯有泪水相悼。整首诗情感真挚,行文流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王兴之提刑》是南宋诗人陈傅良为悼念挚友王兴之而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当时陈傅良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年近七旬。在这一年里,他的好友、时任提刑使的王兴之因病去世,令他悲痛不已。 在庆元二年这一时段内,陈傅良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早年曾历任多地地方官,后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贬谪至潮州。直至庆元元年,才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不久又升任国子监祭酒。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却遭遇挚友的离世。可以说,这段人生经历充满了波折与哀痛。 在同一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一方面,面对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南宋朝廷采取求和策略,努力维持和平局面;另一方面,朝政腐化,权力斗争激烈,导致国家政治日趋衰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傅良虽身处庙堂之上,却始终关注民生疾苦,致力于改革政治,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