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 其一

标题包含
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 其一
吾宗叱驭闯贤关,笔涌长江挟泰山。 余子望风俱辟易,且容瑞豹露文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我所熟悉的学习领域里驾驭自如,如同驱使骏马跨越难关;我的笔下涌出的是奔腾不息的长江,承载着五岳之重的山峰。我所取得的成绩使其他竞争者望尘莫及,也让瑞豹那斑斓的毛色得以显露在世人眼前。
去完善
释义
《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 其一》曾丰 注释: 1. 吾宗:诗人称自己的同族或乡亲。 2. 叱驭:指驾驭车马。 3. 贤关:借指进入官场的途径。这里指的是太学。 4. 笔涌长江挟泰山:比喻文采横溢,才学出众。 5. 余子:其他的人。 6. 望风:远远望见对方的威势。 7. 辟易:退避。形容对对手的敬畏。 8. 瑞豹:喻指英才。 9. 文斑:这里指才华显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丰为曾江曾元英赴太学补选写的送别诗。首句“吾宗叱驭闯贤关”,作者以赞赏的口吻描绘了曾江曾元英在学问上的造诣和才华横溢的形象。"叱驭"一词生动地展现了曾元英的锐意进取精神,而“闯贤关”则表明他在学术道路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第二句“笔涌长江挟泰山”,以磅礴的气势赞美了曾元英的文章如滔滔江水、巍巍泰山一样雄浑壮丽。接下两句“余子望风俱辟易,且容瑞豹露文斑”,是对其他学子在面对曾元英时的敬畏之心和崇敬之情的表现,同时也寓意着曾元英在文学领域中犹如一只斑斓的瑞豹,展现出其优秀的文学才华。整首诗以其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对曾元英才学的热情赞美,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学者风采画面,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 其一》是南宋诗人曾丰所作。创作时间为1190年前后,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中晚期,距离北宋灭亡已有70多年。诗人在这一时期已年逾古稀,垂垂老矣。 在这个阶段,曾丰的人生经历了世态炎凉、宦海浮沉。他早年曾担任州县官员,但后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文人风骨,关注民生疾苦。在诗歌创作上,他以务实求真为宗旨,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个时代背景知识方面,南宋中晚期政治腐败、外患不断,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民生艰难。此时儒家学说在思想领域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太学作为国家最高学府,选拔和培养儒士的阵地,颇受士人重视。赴太学补,意味着受到举荐,有望出人头地。然而曾元英此行亦承载着曾丰的忧虑:在如此时代背景下,学者能否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基于以上所述,《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学补 其一》这首诗歌传达了曾丰对人生际遇和时代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寄予了对学子前程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