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钱子望

标题包含
送钱子望
才名富有余,挥袂别乡闾。 小作经年计,轻赍一束书。 州城蕉叶暗,驿路菊花疎。 尚想南来使,时因问起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名声财富皆所弃,挥手告别故乡邻。 计划短暂离家去,只带一书做行囊。 州城之貌渐模糊,驿道菊花映眼帘。 心中挂念远方客,常常打听其状况。
去完善
释义
1. 才名富有余:"才名"指才学和声誉;"富有余"即富足且有盈余,表示才能横溢。这句形容钱子望的才学声名卓著。 2. 挥袂别乡闾:"挥袂"表示挥手告别;"乡闾"指家乡。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送别钱子望的场景。 3. 小作经年计:"小作"指短暂的逗留;"经年"即一整年。这句话意味着钱子望短暂地离家一年。 4. 轻赍一束书:"轻赍"意为轻松携带;"一束书"表示一本书。这句话描述钱子望轻松携带一本书去远方。 5. 州城蕉叶暗:"州城"指城市的州郡区域;"蕉叶暗"指的是香蕉树叶在夜色中的景象。这里用来比喻城市夜晚的情景。 6. 驿路菊花疏:"驿路"是古代驿站间的主要道路;"菊花疏"是指菊花盛开时的稀疏景象。这句话描绘了秋天驿道两旁菊花的美丽景色。 7. 尚想南来使:"尚想"表示还在思念;"南来使"指南方的使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南方使者的深切怀念。 8. 时因问起居:"时因"表示时常;"起居"指日常生活的状况。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时常打听钱子望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寄寓思念之意的诗篇。诗人以送别友人钱子望为题材,通过描绘友人的才华、离别的场景以及设想未来可能的交流,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才名富有余,挥袂别乡闾”,称赞了钱子望的才学与声誉,同时表达了两人即将分离的惆怅之情。一个“挥袂”的动作,形象地勾勒出离别的瞬间。 颔联“小作经年计,轻赍一束书”,意味着友人暂别一年,书信往来将是维系情感的纽带。诗人用“轻赍”一词来形容书籍携带轻便,既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又表现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颈联“州城蕉叶暗,驿路菊花疎”,是诗人对友人赴任地的想象。其中“蕉叶暗”暗示友人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而“菊花疎”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在偏僻驿路的担忧。 尾联“尚想南来使,时因问起居”,诗人希望友人能在南方有所成就,并时常来信告知自己的状况。此处用“南来使”象征友谊的桥梁,表明诗人在心中时刻牵挂着友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钱子望》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0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末年,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外患严重,内有农民起义。 苏泂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文学、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这个时期,他的人生际遇也比较复杂。他曾担任朝廷官员,但因为不满朝政腐败,选择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联系,其中包括钱子望。 钱子望是苏泂的好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在苏泂辞官回乡后,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共同探讨文学、史学等问题。然而,由于生活所迫,钱子望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外地谋求发展。在临别之际,苏泂写下了这首《送钱子望》,表达了他对好友的深深不舍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