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即便是逃到深山的更深处,也没有办法躲避赋税和徭役。

去完善
释义
征徭:赋税和徭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山中寡妇困居蓬茅、形貌憔悴的形象,点明其丈夫死于战乱的不幸遭遇,奠定全诗凄苦的基调。中间两联具体刻画寡妇生活的艰难,即便桑柘废、田园荒,仍要承受沉重的赋税压力,为了生存只能挖野菜充饥、烧湿柴做饭,展现出她在残酷的社会压榨下挣扎求生的状态。尾联进一步深化主题,强调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无论逃到哪里都无法逃脱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战乱频繁,苛政猛于虎。杜荀鹤身处乱世,目睹民间疾苦。这首诗创作于他游历山野之际,遇见一位因战乱失去丈夫、独居深山的妇人。她虽避入荒野,却仍难逃赋税徭役之苦。诗人有感于百姓在乱世中无处可逃的悲惨境遇,写下此诗以抒发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和对苛政的无声控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