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找寻章节和句子来雕琢文章的技巧已经熟稔,
就像是夜里明月照在帘子上像弓一样优美。
可惜看不见那每年都有人写文章悼念的辽海,
那些文笔惊艳之处,该在何处哭泣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寻章摘句:搜寻梳理诗歌的章节句子,形容对文学的研究和学习。
2. 老雕虫:比喻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如书虫般勤奋刻苦。
3. 晓月当帘:黎明时的月亮照射在窗帘上,形容清晨时光。
4. 玉弓:月亮的别称,此处指夜空中的明月。
5. 辽海:渤海的古称,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
6. 文章何处哭秋风:意为文人们为秋季的到来而悲伤不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创作艰辛与感慨。“寻章摘句老雕虫”体现了诗人寻求词句雕琢的心情,宛如一只执着的老雕虫。而“晓月当帘挂玉弓”则呈现了清晨的月光如同弓箭般照耀着夜空,意味着诗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创作状态。
接着,诗人通过“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来表达自己创作的艰辛和对作品命运的忧虑。尽管付出了无数努力,但诗人的文章却未能在世人面前获得赞誉。这使得他不禁哀叹:自己的文章究竟何处能为世人所认知?这一问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园十三首·其六》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这个时期,李贺年仅二十余岁,却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他才华横溢,却因家族原因无法参加科举考试,这让他感到极度失望和沮丧。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在唐元和年间,社会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文学艺术的创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然而,这个时代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官场腐败、贫富差距等。这些现象在李贺的诗歌中都有所反映,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