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写怀

标题包含
春日写怀
暖气逼房楹,开帘多鸟声。 竹春思笋嫩,地日识泥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温暖之气逼近房间的柱子,打开窗帘便听到许多鸟儿的声音。 春天的竹子期待着竹笋的生长,阳光照射在土地上可以看见泥土变得干燥而晴朗。
去完善
释义
1. 暖气:这里指春天的温暖气息。 2. 房楹:房屋的柱子。这里用来形容房屋的大小或范围。 3. 开帘:打开窗帘。 4. 多鸟声:有许多鸟在叫。 5. 竹春思笋嫩:春天来临,竹笋开始生长,竹子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这里的“思”是拟人化用法,赋予竹子人的情感。 6. 地日识泥晴:大地每天都在观察泥土的情况,以此来判断天气是否晴朗。这里的“识”是识别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春日写怀》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人通过门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暖,同时也闻到了春天的声音——鸟儿在树梢啼鸣。第二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场景,即当诗人拉开窗帘时,听到了更多鸟儿的叫声。这两句诗共同构造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句中,诗人通过“竹春思笋嫩”表达了他对于春天里竹笋的期待和喜爱。这句话意味着随着春天的到来,竹子开始生长出鲜嫩的竹笋,这正是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生机。第四句“地日识泥晴”则表达了大地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清晰明净,体现了春天的温暖和湿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写怀》是南宋诗人龙辅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为公元1257年(南宋理宗年间)。 在南宋时期,龙辅正值壮岁,身为官宦世家的一员,他曾在政府任职,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辞去官职,退隐山林。在这段时间里,龙辅一方面欣赏自然的美景,品味生活的恬静;另一方面则关注国家的命运,担忧人民的苦难。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时伤逝、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1257年左右,南宋社会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北方金国对南宋的威胁日益严重,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龙辅在这个特殊时期创作了这首《春日写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