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子应少卿赴召
持竿野叟踏帝腹,太史占星惊变色。
白衣山人侍黄衣,军中指点相叹息。
云龙契遇固畴曩,千载一合非人力。
羊裘眠沙竟何补,坐视生民自肥瘠。
功成乞身香案前,归侣松乔未为失。
我公学传无尽翁,束发英名撼区域。
杲日潜光众未覩,公独扶轮上霄极。
此时际会如二子,鼎铉钧衡本公物。
若为流落四十年,岂厌蓬壶薄瀛渤。
龙飞天子第一载,收召耆俊诚汲汲。
遥知问膳大明宫,论士到公先指屈。
追锋一日来剑外,破浪帆开矢离括。
朝廷未漆月支首,抱戈虎旅衣生虱。
嫠不恤纬忧宗周,宁有裙襦能念国。
堂堂甲兵满胸臆,可无奇谋宽旰食。
我故人子得深知,平生一镞未破镝。
欲随公去邈楚越,恨不身边插双翮。
叔孙区区进大猾,谬谓书生用奚益。
古来万里知戎情,何必缦胡半缝掖。
愿公入对明光宫,西南豪俊手推出。
我非其人敢觖望,市骏千金先市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竿老人踩着皇帝的心腹,太史观星变了脸色。
白衣道士陪伴着黄衣人,军队里指点迷津。
风云际会本属自然,千年一遇非人力所为。
身穿羊毛睡在沙滩有何补益?任凭百姓自己兴衰。
功成在神仙面前求退,归隐山林也不失身份。
您的学问传承久远,年少成名震撼了世人。
太阳隐藏光芒众人未见,唯独您带领我们走上巅峰。
遇到这两位贵人时,执掌大权本是您的天赋。
为何流落四海四十载?难道您厌倦了蓬莱仙境?
飞龙在天那一年,迅速招纳贤才果然敏锐。
猜想在大明宫询问膳食,评论人才时首先提到您。
不久后抵达剑阁,扬帆破浪勇往直前。
朝廷尚未平息月氏之首,战士握戈生虱。
忧心民众胜过织布,哪有妇人能为国家担忧?
英勇善战的将士胸怀壮志,怎么会缺少奇谋妙策呢?
故友之子得以深入理解,此生箭术未遇敌手。
希望跟随着您去到遥远的楚国和越国,遗憾的是不能插上翅膀。
叔孙毕竟只是普通人士,误以为书生毫无益处。
自古以来掌握万里戎机,何须在乎服饰的简繁?
期望您能在明光宫献上对策,让西南的英雄豪杰心悦诚服。
我不是那个人却有所期待,愿以重金寻找千里马。
去完善
释义
《送何子应少卿赴召》是南宋诗人李流谦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何子应少卿被召见上任的欣慰之情,并勉励他为国家多做贡献。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一些注释:
1. 持竿野叟踏帝腹,太史占星惊变色:这里的“野叟”指的是平民百姓,而“踏帝腹”则表示普通人都能登上皇宫之顶,意指平民也有机会参与国家政务。“太史占星惊变色”则是说天象预示的变化让占星者吃惊。这里主要寓意皇权之下,无论贵贱皆有参与朝政的机会。
2. 白衣山人侍黄衣,军中指点相叹息:这里的“白衣山人”指的是隐士何子应少卿,因曾任山谷令而被唤作山人;“黄衣”则代表朝廷官吏。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何子应在军中担任要职时的表现,受到同行们的赞誉与钦佩。
3. 云龙契遇固畴曩,千载一合非人力:“云龙契遇”喻指君臣之间的密切关系,“畴曩”意为过去的事情,这句是说皇帝与何子应之间的深厚友谊并非偶然,而是命运的安排。
4. 羊裘眠沙竟何补,坐视生民自肥瘠:这里用“羊裘眠沙”形容何子应出任的山谷令,表示他作为地方官员对国家大事无法全然解决,只能无奈地看着民生疾苦。
5. 功成乞身香案前,归侣松乔未为失:“功成乞身”指的是何子应在任期满后请求离职,表明他的政治理想已得到实现。“松乔”是指神话中的仙人,这里形容何子应辞官后的生活依旧快乐自在。
6. 我公学传无尽翁,束发英名撼区域:此句赞美何子应学识渊博,年轻时便声名远播。
7. 杲日潜光众未覩,公独扶轮上霄极:比喻何子应才学出众,独具慧眼,在众多学者中脱颖而出。
8. 鼎铉钧衡本公物,若为流落四十年:这两句暗示何子应具有辅佐皇帝的才能,却迟迟未被重用,白白浪费了四十年的光阴。
9. 龙飞天子第一载,收召耆俊诚汲汲:当朝天子即位后,开始重视选拔贤能之士。
10. 遥知问膳大明宫,论士到公先指屈:预测何子应在皇宫受到礼遇,皇帝对他将会优先考虑。
11. 追锋一日来剑外,破浪帆开矢离括:描述何子应接到召见命令后立即奔赴京城的过程。
12. 朝廷未漆月支首,抱戈虎旅衣生虱:暗含边疆战事不断,士兵生活艰苦之意。
13. 嫠不恤纬忧宗周,宁有裙襦能念国:以“嫠不恤纬”的典故象征女子对国家的担忧,强调众人关心国家命运之心。
14. 堂堂甲兵满胸臆,可无奇谋宽旰食:鼓励何子应以忠诚和才智为国效力,化解国家内忧外患。
15. 我故人子得深知,平生一镞未破镝:表示诗人与何子应关系亲密,了解其一生未曾显露才华。
16. 欲随公去邈楚越,恨不身边插双翮:表达对何子应的敬仰和对未能随行同朝为官的遗憾。
17. 叔孙区区进大猾,谬谓书生用奚益:诗人借批评鲁国的叔孙穆子举例,讽刺一些大臣庸碌无为,认为读书人对国家并无实质帮助的观点。
18. 古来万里知戎情,何必缦胡半缝掖:指出自古以来有许多有识之士了解边境实情,不必过分拘泥于儒家的繁文缛节。
19. 愿公入对明光宫,西南豪俊手推出:期望何子应在朝堂上勇敢发言,将西南地区的人才推荐出来,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相互期许、共怀壮志的送别诗。诗人以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开篇,强调朋友的才学出众及得到皇帝召唤的难得机遇。诗人抒发了对公子的敬仰之情和期望他施展才干为民造福的热切愿望。同时,诗人表示遗憾未能跟随公子建功立业,展现出矢志不渝的豪情壮志。诗人借送别之际传递出积极向上、不负众望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何子应少卿赴召》是宋代诗人李流谦所作。在诗中,李流谦表达了他对朋友何子应即将离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27年至1162年之间,即南宋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动荡时期,北宋灭亡,金人南下攻占了汴京(今河南开封),南宋建立。李流谦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祖父、父亲都是士人。尽管李流谦一生并未考取功名,但他以文学才华而闻名于当时。
何子应作为李流谦的好友,二人常有诗词往来。何子应将要前往京城任职,这引起了李流谦的不舍和担忧。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何子应的关心,并希望他在官场能保持清白廉洁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代变幻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