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两城
楚汉英雄今寂寞,两城相倚旧封疆。
荒台落日酣红叶,古墓秋风老白杨。
岂是有为增感慨?便令无事亦凄凉。
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楚汉战争的英雄们已经销声匿迹的今天,这两个曾经的战场仍然屹立在那里。在荒废的台地上,太阳即将落山,深秋的红叶在风中摇曳;而在古老的墓地里,秋天的风吹拂着白杨树的叶子,让人感到一丝悲凉。这种情景难道是为了让人感慨历史的沧桑变化吗?即使没有心事也会觉得有些伤感。我在这块土地上漫步,遥望着东南方向,只见那片金黄的芦苇荡在湖水中荡漾。

去完善
释义
《楚汉两城》注释:
1. 楚汉英雄:这里指项羽和刘邦两位历史人物。
2. 寂寞:这里形容项羽和刘邦的历史遗迹无人关注。
3. 两城:指徐州和沛县,分别是项羽和刘邦的故乡。
4. 封疆:古代诸侯国的分界线,这里指徐州和沛县的地理位置。
5. 荒台:指荒废的古台,可能暗示着项羽和刘邦的历史遗迹。
6. 落日: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酣红叶:形容枫叶红得鲜艳,像喝酒醉了一样。
8. 古墓:这里指项羽和刘邦的墓葬。
9. 白杨:一种树木,古人常常在墓地种植白杨,寓意悼念。
10. 有为:有所作为的意思,这里指人们应该关注历史文化。
11. 无事:无所事事的意思,这里指即使没有事情发生,也让人感受到凄凉的氛围。
12. 东南地:中国的东南部地区,这里指江苏一带。
13. 芦苇:一种植物,在这里象征荒凉的场景。
14. 野水黄:指黄色的河水,可能暗示着荒凉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楚汉两城”为主题,描绘了战争过后寂静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及强烈的悲凉之情。
首联勾画出英雄沉寂、山河依旧的寥落画面。昔日英勇善战的楚霸王和汉高祖刘邦已经长眠,而他们的故事却成为历史的传说,让后人感慨不已。
颔联细致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荒废的高台上,落日洒下余晖,将秋天的枫叶染得火红;古墓旁的老白杨在秋风的吹拂下,显得苍劲而衰老。这里既是对实景的描绘,也是对岁月流逝的象征。
颈联从对战争的思考转到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并非为了创造激昂的氛围而去感叹历史,而是即便在没有战事的地方也能感到深深的寂寥和凄凉。
尾联通过描绘一片宽阔的东南大地,以及那边的萧瑟的芦苇丛和枯黄的河水,为全诗收了一个沉重的尾笔。这不仅使画面更为立体,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无法言喻的悲哀与孤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楚汉两城》是元朝诗人王冕的一首描绘战争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从时间上来看,这首诗是在元朝末年创作的。在那个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不断,各种政治势力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因此,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其次,从人生际遇来看,王冕本人曾在元朝为官,但由于对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对自己理想的坚持,他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元朝末年是一个民族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的时期。由于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汉人饱受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楚汉战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和平的渴望。
综上所述,《楚汉两城》这首诗歌是王冕在元朝末年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创作出来的一幅描绘战争场景的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