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洛下友人
洛下吟诗侣,南游只有君。
波涛归路见,蟋蟀在船闻。
晓月江城出,晴霞岛树分。
无穷怀古意,岂独绕湘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洛阳古城里,诗歌传唱的伙伴,
南游的时候只见到你一人。
归来时看到波涛汹涌的道路,
船上能听到蟋蟀的叫声。
早晨的月亮照亮了江边的城市,
晴空下的彩霞映照着岛上的树木。
无尽的怀旧之意,怎能只是环绕着湘江之畔的云彩?

去完善
释义
洛下:洛阳,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被誉为“九朝古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南游:向南远行。
波涛归路:比喻旅途中的艰难险阻。
蟋蟀在船:形容秋天的景象。
晓月:清晨的月亮。
江城:指长江边的城市。
晴霞:晴朗天空中的彩霞。
岛树:海岛上的树木。
无穷怀古意:无尽的怀旧之情。
湘云:湖南长沙一带的云气,这里指代湖南省。

去完善
赏析
《江南逢洛下友人》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重逢的诗歌。首联“洛下吟诗侣,南游只有君”表明了诗人与友人的共同爱好和此次相逢的特殊意义。颔联“波涛归路见,蟋蟀在船闻”通过描述旅途中所见所闻的景象,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在江南重逢的喜悦。颈联“晓月江城出,晴霞岛树分”则描绘了清晨江城的美丽景色,为诗歌增添了浪漫的氛围。尾联“无穷怀古意,岂独绕湘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以及他们借此机会抒发感慨的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南逢洛下友人》是唐代诗人张乔在江南地区与洛阳的友人重逢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晚唐时期。在这个阶段,张乔以才学闻名于世,但因科举不第而未能进入官场,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这个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个背景下,文人墨客纷纷远离京城,选择在江南地区寻找心灵寄托和理想生活的实现方式。因此,江南地区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成为了很多文人士子的理想家园。
在与洛阳友人重逢的时刻,张乔用这首诗表达了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共同遭遇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总之,这首古诗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以及家乡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