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游浮山值夜未快所观急归作诗
田畴渺渺平一望,侧岭横峰环四向。
那知中有此巉岩,倚天削铁三千丈。
坤灵涌出荐地宝,方峤飞来憩灵仗。
我来暑湿未解围,薄日烘烘云盎盎。
投鞭濯手趋深殿,稽首虚皇注遐想。
黄昏食罢亟就枕,殷地鼻雷飜叠嶂。
夜深风雨来万骑,势欲拔山投莽苍。
明朝幽径一丈泥,浅犹没屦深没杖。
仙游咫尺邈霄汉,但倚危栏嘿惆怅。
琳宫危绝何由上,秘洞幽深倦探访。
独寻荒碣考岁月,更觅遗民问畴曩。
云舄朝飞溪涨深,玄猿夜答空山响。
过门初欲快雄嚼,染指谁能当大飨。
会求灵药插羽翮,未分风帆隔昆阆。
诗作监盟神所临,后约有期吾敢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田野无垠放眼望,四周山峰环绕立。
谁知其中藏峻峭,仿佛三千尺剑直刺天。
大地宝藏滚滚来,仙山如鹊落在此。
炎热夏日仍未消,阳光透密云层霭霭然。
甩鞭洗手入大殿,虔诚敬拜神明寄所思。
傍晚吃完匆匆睡,鼻息如雷起伏在山间。
深夜骤雨疾风至,恍若万千骑兵横扫群山。
翌日清晨小径一片泥泞,深浅难测步履维艰。
仙界近在咫尺却不可及,仅凭栏杆默默感慨。
巍峨宫殿如何攀登?幽深洞穴又懒得探寻。
独自一人寻找古老石碑考证年代,问询当地百姓了解过去。
清晨溪水高涨,夜半山间回荡着猿猴的嘶鸣。
原本想好好享受美食,无奈谁也无法抵挡这般佳肴。
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插上翅膀,跨越风和帆来到仙境。
以诗作为见证,你我约定他日重逢,我怎敢失约。
去完善
释义
1. 田畴:田地,田野。
2. 渺渺:指遥远而看不清的样子。
3. 侧岭横峰:侧面的小山和横向的山峰。
4. 那知:哪知道。
5. 巉岩:高峻的山岩。
6. 倚天削铁:形容山峰直耸入天,像被削铁般锋利。
7. 坤灵:大地之神。
8. 方峤:传说中的仙山。
9. 解围:指解除炎热潮湿的困扰。
10. 薄日:淡薄的阳光。
11. 烘烘:形容太阳照射的热气。
12. 盎盎:指浓重的雾气。
13. 投鞭濯手:把马鞭扔在一边洗手,表示整理仪容准备进入佛殿。
14. 稽首:古人行礼的一种,跪拜至地。
15. 虚皇:虚无的皇帝,这里指道家所说的元始天尊。
16. 黄昏食罢:吃完晚饭后。
17. 亟:急忙,赶快。
18. 就枕:躺在床上休息。
19. 殷地鼻雷:形容雷声震动大地。
20. 飜叠嶂:翻过重重山峦。
21. 莽苍:草木繁茂的原野。
22. 幽径:寂静的小路。
23. 屦:鞋子。
24. 琳宫:华丽的宫殿。
25. 危绝:极高的地方。
26. 监盟:监督盟誓。
27. 神所临:神灵降临的地方。
28. 云舄:古代文士穿的云鞋。
29. 玄猿:黑猿。
30. 空山响:空旷山中的回声。
31. 过门:穿过大门。
32. 雄嚼:咀嚼美味的食物。
33. 染指:沾一下手指头,意指尝一下味道。
34. 大飨:盛大宴会。
35. 灵药:具有神奇功效的草药。
36. 插羽翮:插上翅膀。
37. 分风帆:分开顺风的船帆。
38. 昆阆:仙境。
39. 诗作监盟:以诗作为监督盟誓的信物。
40. 后约有期:约定以后再见面的时间。
41. 吾敢爽:我不会失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浮山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首先通过对田间风光的描绘引入主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紧接着诗人又通过对山峰险峻的描绘,进一步突显了浮山的壮丽景色。诗人在炎热的夏季中来到浮山,目睹云雾缭绕的美景,诗人寄情于景,表达了对自己投身仙境般景色的深深感叹。在诗人的笔下,无论是黄昏时分山中传来的隆隆雷声,还是深夜骤至的风风雨水,都赋予了这个地方以浓厚的人文气息。
然而,诗人并不仅仅满足于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他还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在描述幽深的洞府和探寻古迹的过程中,诗人既流露出对往昔历史的感慨,也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他以超脱的心态去感受自然,体验人生的真谛,对山川、风月、花鸟等自然景观的精微观察和深切体验,让人仿佛置身其间,领略其间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一幅生动自然的山水画,又是一曲深沉悠扬的人生乐章。诗人用娴熟的技巧与敏锐的感受力,构建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艺术世界,展现了其卓越的诗才和深邃的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七月十七日游浮山值夜未快所观急归作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李流谦。李流谦生活在南宋晚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这首《七月十七日游浮山值夜未快所观急归作诗》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南宋晚期,当时的政治氛围比较压抑,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频繁。这种社会环境对李流谦的个人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一生中曾多次遭贬,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忧愁和感慨。
在游历浮山的那个晚上,李流谦目睹了美丽的夜景,但他却因为时间紧迫而无法尽情欣赏,这让他感到遗憾。这首诗便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